【摘 要】
:
干旱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气象灾害,受旱灾影响的人口最多。西藏高原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干旱使西藏粮食作物减产,草场干枯,人畜饮水困难,给西藏人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研究西藏的干旱对西藏农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干旱时使用的干旱指标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地理范围,这样就有必要对干旱指标在西藏高原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和验证。本文利用西藏高原典型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分别算得三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气象灾害,受旱灾影响的人口最多。西藏高原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干旱使西藏粮食作物减产,草场干枯,人畜饮水困难,给西藏人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研究西藏的干旱对西藏农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干旱时使用的干旱指标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地理范围,这样就有必要对干旱指标在西藏高原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和验证。本文利用西藏高原典型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分别算得三种干旱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Pa)、标准化降水指标(SPI)和UNEP干旱指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其中,前两种干旱指标主要考虑的是降水因素对干旱的影响,第三种则不仅考虑了降水还考虑了水分支出。对照《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西藏卷》实际发生的干旱个例来讨论三种干旱指标在西藏的适用性。依照上述得出的结论,对西藏39个气象站点(5-9)月的UNEP干旱指标进行逐年和逐月计算,结合线性倾向法研究了西藏各气候区干旱状况在时间尺度上的演变规律。使用Arcgis空间插值功能对整个研究区5-9月的干旱指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对各气候区的干旱发生率进行了对比研究。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UNEP干旱指标在西藏的适用性最强,标准化降水指标(SPI)次之,降水距平百分率(Pa)最差。⑵极干旱气候区的UNEP干旱指数呈增大趋势,干旱减轻;半干旱气候区、半湿润气候区和湿润气候区都呈减小趋势,干旱加重;而干旱气候区则没有太大的变化。5月、6月和9月的干旱比较严重,相对来说在7月和8月全区比较湿润。此外,从极干旱气候区到湿润气候区,干旱发生率大体呈逐渐减小趋势。⑶在年际尺度上,除了极干旱气候区降水量表现出增大趋势外,其余各气候区都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其中湿润气候区的减小趋势最快。在季节尺度上,除春季外其余季节都表现为减小趋势。空间上,降水量总体表现为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Uber、滴滴打车等基于位置的服务广泛应用在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在使用基于位置的服务过程中,位置服务提供商也获取了大量来自用户的隐私位置数据,使得用户隐私面临严重威胁。一方面,位置服务提供商可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用户位置数据进行非授权的分析建模,提取并挖掘用户的行动模式、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收入水平、消费倾向等隐私信息。
室内场景重建与理解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以及机器人学中的难点。作为室内场景导航、推理等复杂任务的核心问题,室内场景重建与理解是室内服务型机器人的基础。随着工业和娱乐领域对数字几何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室内场景进行分析理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近年来深度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室内场景的数据获取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由于这一技术革新,室内场景的重建和理解技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以及由低维到高维的发展演变
近年来,嵌入式实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火车、工业控制、家电控制等多个重要领域。一方面,现代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电气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等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这些变化要求实时系统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能力。因此,对实时系统的可预测性和应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论文对实时任务模型的可调度性分析和性能优化技术进行了
开源软件因其基于大规模群体协同的生产模式以及随需而变的持续演化能力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作为开源软件的一个重要分支,开源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以金融、物流、教育、医疗、电子商务和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行业。然而,其基于自组织、松耦合的开发方式使得开源操作系统的开发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交互关系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性的剧增而逐渐超出软件开发人员的理解能力,对软件系统的质量保证以及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是研究、预测流体运动规律,揭示流动现象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气象海洋、武器装备、船舶制造等众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由于非结构网格相比于结构网格可以实现自动快速生成,非结构有限体积方法是目前求解CFD问题的常用离散方法。但非结构网格不具备结构网格的规则性、高效性等特征,有限体积方法也很难达到有限
目前,深埋岩溶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是一个困扰国内外专家的世界性难题。深埋岩溶隧道的设计及爆破开挖过程中需要考虑突水突泥的风险,尤其在爆破开挖过程中,爆破开挖导致了围岩发生损伤,岩石损伤增加了岩溶隧道的突水突泥的风险。 论文围绕北天山深埋岩溶隧道爆破开挖时围岩渗流-应力-损伤耦合这一研究主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数值分析等技术手段,揭示了深埋岩溶隧道爆破开挖时围岩有效应力的传播规律及围岩损伤机
随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由轨道交通所引发的舒适性问题引发了关注。百年来,历次强震造成了巨大破坏,对现代抗震结构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建筑物基础隔振是控制振动的传统措施,其主要原理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位应用竖向隔振支座降低结构自振频率,以减小振动的传递率。目前已有产品仍存在较多缺陷。例如:蝶簧的耐腐蚀性较差;厚层橡胶支座的抗剪性能较差、阻尼较低,等等。而且上述支座的设计较为复杂,造价相对昂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进京,北京形成了外调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水源联合供水的格局,多水源在保障北京供水的同时,其与北京环路供水系统各水厂以及调蓄系统的水量联合调配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围绕北京市环路供水系统水量联合调配问题,对多水源水资源变化规律,水源遭遇问题及其风险管理,需水预测,不同计算尺度下的环路供水系统水量联合调配以及应急状况下环路供水系统水量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
近年来,我国位于河流中下游的许多省份开始兴建低水头水利枢纽,这种一般修建于河流中下游的枢纽具有水头低、傅汝德数(Fr)低、消能率相对较低和下游河床抗冲能力差等特点,设计中常常要考虑各种各样的消能防冲问题。而作为主要消能防冲设施的消力池与海漫结构,更是低水头水利枢纽消能防冲问题中的重点之一。因此,对低水头水利枢纽消力池与海漫结构消能防冲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断面水工物理模型,首先针对低水头
我国寒区输水渠道多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进行防渗,但存在着严重的冻害问题,如隆起、移位、错动和酥松剥落破坏等,这样无形增加了渠道每年的修复管理费用,所以如何发展新型防渗抗冻胀材料,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至关重要。我国有丰富的浮石资源,它不仅价格低,而且它还有很多特点,如易碎、硬度适中、吸水率较大、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强度、耐酸碱、耐腐蚀,同时无污染、没有放射性等,用以进行轻骨料混凝土渠道衬砌可降低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