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见证,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关键。自“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政府应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但是,目前我国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现阶段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距及原因,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在研习了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以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生态环境服务位目标层,用每百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等22个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依据2010-2015年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各指标数据,选用熵值法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然后应用ArcGIS9.3软件将2010年和2015年288个地级市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得分数据与矢量化地图相结合,对中国地级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地级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总体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1)中国地级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较低,各城市之间差距也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逐步提高,区域差异不断缩小,逐步趋于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地级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及其他省会城市,低值区分布比较分散,以中西部地区为主;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在空间差异上表现出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趋势,并且部分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呈现相对集聚分布的现象。(2)中国地级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在2010年和2015年M(I)值均为正值,且Z值检验显著,表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强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从局部来看,扩散型区域和“传染型”区域表现为局部正相关,即具有空间辐射效应;而极化型区域和“沉陷型”区域表现为局部负相关,即空间离散,不具有辐射效应。热点区对相邻地区的正向辐射效应随时间推移在不断增强,冷点区对相邻地区的负向辐射效应随时间推移明显减弱。(3)依据空间计量检验结果,从对六大影响因素的验证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逐渐减弱。常住人口迁移流动对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显著影响,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降低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间的竞争会阻碍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而这一阻碍尤其表现在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服务方面。这说明我国公共服务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以市场化为发展趋势,逐渐将增加市场的投入作为主要力量,政府的财政投入可作为辅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