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梳理和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法化等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国外语言学研究的相关成果,首先对羡余否定的性质和范围进行讨论,区分了广义的羡余否定(正反同义结构)和狭义的羡余否定,把研究的范围确定在狭义羡余否定上。然后探究了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和动因,认为羡余否定原本是不存在的,它是由对应的肯定式转化而来的,隐性否定词是羡余否定存在的基础,并在论述的过程中对隐性否定词进行了严格的界定,指出羡余否定是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的结果,而上浮的动力是凸显隐性否定意义的表达需求。在详细地论述完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和动因之后,又对羡余否定形成的制约因素进行探究,认为羡余否定的形成有着严格的制约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制约因素和外部制约因素。内部制约因素主要有隐性否定词的意义类型、隐性否定词的句法特征、隐性否定词的词汇化历程等,其中隐性否定词的意义类型是最重要的内部制约因素。外部制约因素主要有隐性否定词音节的数量、否定赘词被干扰、双重否定占据和句法复杂程度等,其中双重否定占据是最重要的外部制约因素。除了以上方面,关于羡余否定还有很多相关问题也值得研究,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性地探索,比如羡余否定的跨语言比较。此外,隐性否定词和否定标记的关系也很引人入胜。本文共分为八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狭义的羡余否定,并对狭义的羡余否定和广义的羡余否定进行了区分。确定了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论述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指出了研究中现存的问题。第二章:羡余否定的共时特征。首先对羡余否定的格式进行分类,并对其句法功能进行描写。此外,从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否定赘词的准入性和VP的准入性入手指出羡余否定在共时层面存在的特点。第三章: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与动因。这一章首先对隐性否定词进行严格的界定,指出了隐性否定词是羡余否定形成的必要条件,羡余否定是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的结果,并论述了否定赘词的性质。接着论述了羡余否定产生的动因——使否定意义更显豁的交际需要。最后从六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羡余否定形成机制的评价标准:“概念的叠合”有异于“结构的叠合”、是否能解释否定词“不”的赘余、适用范围是否广泛、推论性意义处理是否合理、羡余否定的形成是否有规律以及“控制”与“合并”的本质分歧。第三章论述了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及动因,而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和动因是整个羡余否定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羡余否定的本质和定位的问题。但是揭示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和动因还是不够的,寻求羡余否定形成的制约因素,其重要性不亚于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接下来的两章就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来具体探讨制约羡余否定形成的各种因素。第四章:羡余否定形成的内部制约因素。羡余否定是在隐性否定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隐性否定词具体能不能构成羡余否定还要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有内部的。内部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隐性否定词本身。首先来说,隐性否定词有不同的意义类型,有断言性的、衍推性的和会话含义性的三种,这会造成隐性否定意义的强度不同,衍推性隐性否定词的否定意义强度适中,形成羡余否定的能力最强,会话含义性的其次,断言性的形成羡余否定的能力最弱。除此之外,隐性否定词的句法特征也会影响到构成羡余否定的能力,这些句法特征主要有隐性否定词的频率、词性等。最后指出词汇化也会影响到隐性否定意义,从而对构成羡余否定造成影响。第五章:羡余否定形成的外部制约因素。除了内部制约因素之外,羡余否定的形成还受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所在结构的其他成分阻断隐性否定意义上浮的路径的话,隐性否定词则无法构成羡余否定。一是“隐性否定词+Neg”的音节数量,如果“隐性否定词+Neg”为双音节,那么构成羡余否定的能力就较强。二是否定词赘词被干扰,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需要一个否定赘词,而句中的其他成分会对否定赘词造成干扰。三是双重否定的占据,双重否定会对羡余否定结构产生占据作用,根据每类隐性否定词的情况不同,所产生的双重否定的占据情况也不一致。另外,整个结构的句法复杂程度也会影响到羡余否定的形成,比较复杂的句法结构一般情况下会避免使用羡余否定结构。第六章:羡余否定的语用价值。这一章指出羡余否定在表达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适用语体。最后在对羡余否定性质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羡余否定的产生有其机制和动因,我们应该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判为语病。第七章:羡余否定的类型学思考。首先进行了羡余否定的跨语言比较,羡余否定在世界语言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法语、英语中不仅存在着羡余否定的现象,而且和汉语羡余否定有很多共同之处。此外,世界上其他一些语言也存在羡余否定现象,如依地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在描写以上所述语言羡余否定的基础上,尝试对羡余否定的形成规律进行总结。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羡余否定都以隐性否定意义为基础,有些语言的隐性否定意义与非真实情态有关,如法语等,有些语言的隐性否定意义与未然体有关,如汉语,有的与二者皆有关系。其次讨论了某些隐性否定词是否定标记的来源之一,羡余否定现象可能是这个过程的中间阶段。最后认为羡余否定和否定一致都是产生否定标记的途径之一。第八章:结语。归纳了研究的主要观点、创新、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