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行为多年来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学者对于攻击行为的界定不相一致,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定义是有蓄意伤害他人意图,且被伤害个体有避免伤害的动机的行为。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一般攻击模型理论(General Aggression Model,GAM),可以概括为情境因素以及在情境中的个体因素。而在个体因素中,认知因素是不可绕去的一种因素。在综述的基础上,发现敌意归因偏向是影响攻击行为的一重要因素,但是前人对其的探索多基于问卷的测量,为数不多的实验设计也多是采用口头或文字形式创设模糊情境。因此,本研究借鉴以往研究的优点,将在经济领域中已经比较成熟的独裁者范式(The Dictator Game,DG)进行改编运用于敌意归因偏向这一变量的操纵,并且通过求职者评定任务对金钱分配这一情境下的攻击行为进行测量。此外,有关敌意归因偏向的认知机制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FMRI技术下的脑机制更是空白。基于此,本文分为两个研究一步步探讨敌意归因偏向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脑机制。研究一首先综述前人有关敌意归因偏向的研究,并且进行实验中敌意原因的编制、收集以及最终确定。最终确定了12条结果较好的不公平分配金额的原因,以供后续研究使用。而后进行了基于独裁者范式的预实验,来寻找最合适的分配方案。综合研究一结果以及本课题组此前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7元:3元的分配方案为最理想的模糊情境;6元:4元次之;8元:2元、9元:1元以及5元:5元是比较清晰的情境,为了研究效率,本研究中主要试次集中在前两者,后三者穿插了少数轮次以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基于预实验所确定的可能的原因以及分配方案进行正式实验。研究招募了90名大学生来参与,将其随机分为敌意归因引导组和无敌意归因引导组。结果显示,在敌意归因偏向从众引导组,参与者的得分(M=4.95,SD=0.95)显著高于无敌意归因偏向从众引导组(M=4.40,SD=1.10),t=2.39,p<0.05。研究二采用与研究一相似的实验范式,但是与研究一不同的是,其是在FMRI环境下实施的,除了得到与研究一一致的行为实验结果之外,研究二也在探索敌意归因偏向的脑机制。结果显示:1)行为实验结果仍旧得到敌意归因引导组的参与者攻击行为得分(M=4.80,SD=1.31)显著高于无敌意归因引导组参与者(M=3.94,SD=1.40),t=2.10,p<0.05。2)核磁实验结果显示,敌意归因偏向的脑基础为左侧额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枕中回、左侧枕中回、距状列周围皮层。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敌意归因偏向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其脑基础为左侧额下回。这些结果为攻击行为的预测以及预防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