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通常表现为悲伤,对事物失去兴趣,缺乏愉悦感,并常伴有失眠、厌食、人际交流障碍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每二十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存在抑郁症状。青少年期是抑郁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约20%到50%的青少年经历过明显的抑郁症状。研究发现,抑郁具有代际传递性,母亲抑郁的青少年患情绪障碍的可能性是拥有正常父母的青少年的2~3倍。抑郁母亲不仅能够通过遗传等生理机制影响子女的抑郁,还能够通过其消极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给孩子造成的压力性生活环境,进而导致子女的抑郁等心理与行为问题。尽管母亲抑郁代际传递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的研究中仍存在若干局限。首先,研究者多考察父母抑郁对亲子关系单一维度的影响,忽视了亲子关系的多维性。母亲抑郁对母子关系的影响既可能表现为导致母子冲突水平的增强,也可能表现为造成母子亲合水平的下降。其次,抑郁代际传递理论指出,母亲抑郁所引发的不良母子关系是否会导致青少年的抑郁还受到青少年自身特点的制约。虽然气质作为母亲抑郁对青少年影响的“调节因素”早被提出,但一直缺乏实证研究证据。最后,以往研究更多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且目前中国文化背景下关于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研究缺乏对性别差异的考察。鉴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在母亲抑郁代际传递整合模型的框架下,采用横断研究,以山东省12所初中1708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4.30±0.48岁)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岁)为被试,对母亲抑郁、母子冲突、母子亲合以及青少年的消极情绪性和抑郁进行了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旨在揭示母亲抑郁通过影响母子关系进而导致青少年抑郁的作用机制和条件,以期为青少年抑郁的家庭干预和预防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母子冲突与母子亲合在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够通过增加母子冲突的强度来增加青少年的抑郁症状,也能够通过降低母子亲合来增加青少年的抑郁症状。(3)消极情绪性在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机制中发挥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母子冲突与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高消极情绪性的青少年中,母子冲突水平越高,青少年抑郁水平也越高;在低消极情绪性的青少年中,母子冲突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母子亲合与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不论消极情绪性水平高低,母子亲合总能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由此可见,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能通过母亲与青少年互动关系的多方面进行,且该作用机制还受青少年自身气质特征的影响。本研究的发现为科学认识和有效干预母亲抑郁对青少年适应问题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