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出台的会计准则体系提出“适度和谨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仅在一年以后的2007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广泛的美国爆发了最终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于其“顺周期效应”而遭到广泛质疑,批评人士认为,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助推了金融危机的发展。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会在资本市场繁荣时,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繁荣;相反,在资本市场衰退时,加速资本市场的衰退。这种非理性的繁荣与衰退可能会加剧资本市场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的非理性心理。企业层面的微观投资效率不仅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和价值提升的关键因素,更是直接决定了宏观投资效率水平的高低。而在我国,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长期处于“三驾马车”的首位,因此,取决于微观投资效率的宏观投资效率水平高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对企业的投资效率存在某种程度的影响。既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顺周期效应能够加剧投资者与管理者的非理性心理,这是否意味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能够影响公司的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如何,影响的程度如何?这是本文所主要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够从理论层面引导并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更有助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探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2007-2013年,存在公允价值变动的企业占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比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存在严重的“顺周期”效应;第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当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时,公允价值变动程度与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当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时,公允价值变动程度与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为正;第三,同样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相比资本市场处于熊市而言,资本市场处于牛市时,企业更容易出现投资过度;而同样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负,相比资本市场处于牛市,熊市时企业更容易出现投资不足。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提出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阐述文章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指出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第三章,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机理。首先探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对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的影响机理,进而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探讨这种非理性心理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搭建起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影响投资效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公允价值计量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均值比较的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文章的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与运用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研究投资效率的文献不同,本文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这样一个更新更前沿的视角,从投资者与管理者两个主体的非理性心理出发,研究公允价值模式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司投资效率理论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发现,通过影响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非理性心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造成投资效率下降,这一研究结论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是导致企业投资效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原因还未受到较高的重视。第三,拓展了公允价值研究的视角。本文的研究焦点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关注的是会计准则应用及变革的所产生的“外部性”,拓展并丰富了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推动财务学、公司治理理论与会计学之间的学科交融。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界定,本文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界定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个科目上,没有考虑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等项目,这可能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程度;二是研究较为粗浅,未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行业中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具体特征;三是研究的时间跨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