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形象塑造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许多国家都在推广自己的“国家形象”,中国对于自己国家形象的探讨和反思也从未间断过,中国的文人学者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不断思索这个主题。西方的学者们从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知识的角度探索国家形象的细枝末节,因为在全球化趋势和跨文化语境下,各国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文化输出层面上,化解多元文化的冲突也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国家的形象都是具有双重视角的,对中国人来说,由于文化自觉性的存在,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认识形成了固有的看法;而在他国人民心中,中国形象则是关于其政府、政治、历史、地理、国民的印象综合体,外国人通过中国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该国国民所创造的艺术品、工作、旅行、媒体、书本等途径获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人们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态度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加之举世瞩目的全球性事件又会对一国的形象造成影响,如智利矿工救援行动为全世界媒体称道,人们认为“智利矿工救援奇迹成国家宣传片”,而菲律宾人质事件则让菲律宾在世界人民面前颜面尽失,其国家形象也跌至低谷。中国政府继2008年推出北京奥运会系列宣传片和2009年投放《中国制造》广告之后,又主动掀起新一轮对外输出中国国家形象的“出口”攻势:向世界推出中国《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时长60秒的《人物篇》和17分17秒的《角度篇》分别于2011年1月17日和23日在海外媒体投放。本文借鉴话语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搜集整理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及中国自身形象的评价,外国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看法是否有变化,力图探究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外国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如何在国际舆论中突围,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并形成良好的传播模式。本文的思路分为四步,首先是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国家形象这一主题的探索;其次是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跟踪报道以及态度变化;再次是定量分析《人物篇》和《角度篇》,从实践层面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危机和问题,通过国外受众的真实评论来证明其传播效果;最后,文章给出了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路径选择和对外传播战略,也反思了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些误区,希望能够给出合理的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楼宇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分别从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备、实现技术和标准规范的发展方面分析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给出了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及其实现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确立了“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
近年来,随着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的网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购平台经过长期的经营,数据库中搜集和存储了大量客户数据,这是一
琉璃是我国五大名器和佛家七宝之一,是艺术花园中一朵争芳斗艳的奇葩。自古琉璃称谓无数,工艺复杂,文化意蕴丰富,中国琉璃起源中国说在学术界已得到了共识。在日常生活中,对
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研究目前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创业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还是对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意义的表层进行论述,还是基本上在讨论需不需要进行创业教育这一层面
近年来,藏文化快速渗透到中国的都市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都市潮流,这是顺应体验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集中反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
宗璞是当代中国文坛鲜有的对小说艺术精益求精而著称于世的作家之一,她也是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在不同场合或以不同形式谈到受外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她表达过对弗兰茨·卡夫卡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化,汽车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急剧变化。这种环境使得制造业的产品周期缩短,产品更新加快,产品种增加,产品批量减少。生产线平衡的目的在
通过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迎接全球化浪潮,中国再次走上了崛起的道路,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也有显著的提升。国际社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镇面积不断扩张,多层建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一栋大楼建筑物常常分割为不同部分并为众多住户所有,此种现象即为建筑物区分所有。1近几年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