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几千年,拔刀相助、见义勇为都被认为侠肝义胆的人们的壮烈之举,一直受到道德的推崇与赞赏。本文认为,社会只对见义勇为者进行一种道德上的弘扬和赞赏并没有真正起到倡导作用,我们还需要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进行立法保护,这才能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倡导,使见义勇为行为真正的对国家的和谐发展发生作用。当前,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地方立法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规定,其中也有很多关于见义勇为者的补偿和奖励等条款,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涉及该领域的法律还很缺乏,所以在别人遇到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还是很多人选择视而不见。民众往往会对人们的冷漠、麻木进行强烈的谴责。确实,见义不为的行为是被道德所谴责的,但是也不能强制要求别人实施见义勇为的行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法律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有一些见义勇为者因为见义勇为的行为而让自己遭受更大的困苦和灾难,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敢轻易的实施见义勇为的行为。面对这种矛盾,必须完善中国关于见义勇为方面的法律,立法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免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才能有效的防止“国民冷漠”的情况发生。本文从法与道德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道德和法律在见义勇为中的作用,对见义勇为从对各部门法的研究探索完善入手,以得出应明确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进行保护的结论,以此实现对见义勇为行为的鼓励,辅助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还涉及见义勇为者的责任豁免等问题,本文就见义勇为者权益立法保护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的完善立法建议。本篇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该部分对本篇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总结前人的研究,作了研究综述,对文章的最终完成起了很大作用。文章根据现在的中国的见义勇为的现状以及立法情况,选择以此为论文标题,企图对国家的见义不为的情况以及见义勇为者受到伤害无法得到救济的情况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国家关于见义勇为的法律的设立,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第二部分是对见义勇为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概述,就见义勇为的概念、特征以及类型的详细说明,这让见义勇为的概念跃然纸上,对见义勇为所包含的本质问题进行说明对于立法的研究来说是一个必备的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第三部分是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的立法保护现阶段国内外的立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中国现在阶段关于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的立法多是一些地方性法规,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规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国外一些国家的相关立法已经比较完善了的,这些地方的立法经验可以为中国所借鉴,以此来制定出适合本国的见义勇为的相关法律法规。第四部分是关于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完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对于立法与否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争议,国家也未明确表态是否进行专门的立法,本文从法与道德的关系入手,分析了道德不能对见义勇为者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的原因,得出见义勇者的权益的保护为必须依靠法律进行调整的结论,并且根据现阶段的国情分析了立法完善的可行性,得出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可以通过立法保障是可行且必要的结论,使文章更具完整性。第五部分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对见义勇为者权益的立法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针对该立法保护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期待完善见义勇为者权益的立法保护。本文最终提出如下建议:将该法律规范的完善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现行法规中添加相关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条款,第二步是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这之前,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笔者在拜读后发现,他们多持一种单一的救济方式的观点,并且所多选择从民法上对其进行规制,在具体的立法模式上也是存在着是否进行专门立法的分歧。笔者通过对以前学者的学说的研究,以及自己进行的相关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如下的创新点:第一是从法与道德的关系入手,根据见义勇为的自身特性分析了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进行立法保护的必要性;第二是在立法的完善上也选择两步走的策略来分阶段的进行,第一步是在现阶段的条件下在现行相关的法规中设置见义勇为者保护的相关条款,第二步是设立专门的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法规,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弘扬,也可以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从多方面系统的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