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年快速增长,我国目前已经跃居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问题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升我国的资源与环境治理能力,从而从根本上将我国原先粗放式的发展转变为集约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拓展了受托责任审计的外延,将自然资源资产也纳入了审计范围。本文在这种背景下,首先总结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理论基础包括受托责任理论、环境审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大循环成本理论等,另外还将对最新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相关文献的进行研究与归纳,针对学术界与实务界分歧较大的观点如审计主体、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重点分析。其次,通过对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产权等概念的阐述,分析我国产权制度的变迁结合我国现有产权制度的特点,对我国当前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产权确定之后,相应的责任主体与责任人也就随之确定,继而确定责任主体与责任人的具体责任包括自然资源资产的行政责任、管理责任、使用责任等。再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审计主体是“一元为主,多元为辅”的结构,即国家审计机关为主要审计主体,同时也应将内审机构、中介组织和社会公众囊括在内。审计目标应当揭示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使用、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而推动科学发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审计内容应当同时包含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管理、监管等三大方面。在未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完成之后,审计重心应当转移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自然资源资产变动表上。最后在总结各地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后,提出相应的建议来为国家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制定提供帮助。最后,对X县的土地资源审计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X县土地资源资产的审计发现了不少土地资源使用与管理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一项是土地抵押融资。土地抵押融资在我国地方政府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管理、建设规划、耕地保护等土资源的利用与使用上给出具体的建议,避免出现地方债务危机与财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