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每一家企业在市场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伴随着产品同质化的加深,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品牌上。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与父辈往往不同:他们越来越追求个性与自由,在父辈积累的财富上面追逐自我,并渴望被重视。他们的品牌意识是过去难以想象的,因此只有塑造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才能吸引这些年轻人,才能使得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取胜。而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估品牌价值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全球众多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中,Interbrand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方法。然而在进行评估时,该模型却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对未来预期收益预测的精确度也令人怀疑,同时也缺乏对当代年轻消费者需求的了解。故笔者以星巴克为评估对象,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Interbrand模型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模型,以期为我国品牌价值评估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笔者在Interbrand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利用灰色预测模型确定品牌未来预期收益;其次构建品牌作用系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问卷的方式获取消费者信息,以此计算品牌作用系数;再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削弱专家组给出的判断矩阵的主观性,由此确定各因素层的指标权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然后利用灰色模糊综合法分析市场和消费者品牌强度,进一步减少评价主观性;再利用专家组的判断确定消费者品牌强度与市场品牌强度所占比例,获得综合品牌强度;最后参考Interbrand模型中已有的经验方程得到品牌乘数,计算出品牌价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对咖啡行业进行品牌价值评估时,其评估要点为: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顾客对服务及产品的满意程度;品牌历史和所获支持;所处市场状况;能否通过创新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协调性;企业的商标、专利。(2)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星巴克进行评估后发现:星巴克亚太地区的品牌价值为29.88亿美元。在本次评估案例中,品牌作用指数为0.21,亚太地区预期净利润为8.40亿美元,品牌乘数为17.07,综合品牌强度为75.02,消费者强度为69.20,市场强度为82.18。这些数据说明了中国消费者对星巴克的评价低于其市场强度,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国消费者对星巴克产品的认可度并不如市场强度表现出来的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