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高瓜氨酸(homocitrulline,HCit)在不同年龄段的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皮损、SK皮损周围皮肤以及正常皮肤表皮上的表达情况,探讨HCit与SK之间的相关性;观察HCit在不同年龄段的健康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趋势,比较HCit在SK患者、新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同年龄段的健康正常人的差异,初步探讨人体内氨甲酰化水平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检测不同年龄段的健康正常人外周血中衰老相关的CircPVT1、TGF-β1、P53、P21、IL-6以及HepcidinmRNA的表达水平,对可能与HCit表达水平调控有关的信号通路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间就诊并行皮肤活检术患者的皮肤组织。收集存档蜡块标本,其中SK标本20例,正常皮肤标本21例。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间体检合格的健康正常人的全血样本60例;同时收集皮肤科门诊SK患者的血清样本8例,以及内分泌科门诊新发T2DM患者的血清样本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观察HCit在不同年龄段的SK皮损、SK皮损周围皮肤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就诊观察HCit在不同年龄段的健康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趋势,检测SK患者和新发T2DM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年龄段的健康正常人外周血中 CircPVT1、TGF-β1、P53、P21、IL-6、HepcidinmRNA 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1)HCit在表皮上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在40-49岁、50-59岁、60-69岁以及≥70岁这四个年龄组的SK皮损组织中,各组HCit的免疫组化评分依次为9(4.5,10.5)、9(6.75,9)、7.5(6,11.25)、9(8.25,9.75)。各年龄段 SK 皮损中 HCit 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5,P>0.05)。2)在40-49岁、50-59岁、60-69岁以及≥70岁这四个年龄组的SK皮损周围皮肤组织中,各组HCit的免疫组化评分依次为9(9,10.5)、9(9,11.25)、9(9,11.25)、9(9,9.75)。各年龄段SK皮损周围皮肤中HCi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3)在20-39岁、40-59岁以及≥60岁这三个年龄组的正常皮肤组织中,各组HCit的免疫组化评分依次为1(1,5)、3.5(5,6)、9(6,9)。各年龄段正常皮肤表皮中HCit的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3,P<0.05)。4)在20例SK标本上,SK皮损和SK皮损周围皮肤组织中HCit的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9(6,9),9(9,9)。两组间HCit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2,P>0.05)。5)在40-59岁年龄段,HCit在SK皮损中的表达多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26,P<0.05)。在≥60岁年龄段,HCit在SK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47,P>0.05)。6)在40-59岁年龄段,HCit在SK皮损周围皮肤中的表达多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74,P<0.001)。在≥60岁年龄段,HCit在SK皮损周围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049,P>0.05)。2.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果:1)30-49岁与≥60岁的健康正常人外周血中HCit的浓度分别为1.44±0.07、1.78±0.4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5)。2)30-49岁的健康正常人和SK患者外周血中HCit的浓度分别为1.44±0.07、1.55±0.1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5)。3)30-49岁的健康正常人和新发T2DM患者外周血中HCit的浓度分别为1.44±0.07、2.16±0.37,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52,P<0.001)。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1)CircPVT1 mRNA在20-39岁、40-59岁、≥60岁三个年龄段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2±0.89、2.93±1.28、2.06±0.85。20-39岁与40-59岁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9岁与≥60岁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与≥60岁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GF-β1 mRNA在20-39岁、40-59岁、≥60岁三个年龄段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7±0.54、2.29±0.58、2.8±1.4。20-39岁与≥60岁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60岁组与40-59岁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 mRNA在20-39岁、40-59岁、≥60岁三个年龄段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0.49、1.2±0.34、1.7±0.64。40-59岁与≥60岁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9岁、≥60岁组与20-39岁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21 mRNA在20-39岁、40-59岁、≥60岁三个年龄段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1±0.53、3.16±0.47、3.18±1.04。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IL-6 mRNA在20-39岁、40-59岁、≥60岁三个年龄段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5±0.34、1.55±0.42、2.45±1.23。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epcidin mRNA在20-39岁、40-59岁、≥60岁三个年龄段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1±0.5、3.46±1.43、2.94±1.8。20-39岁与40-59岁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40-59岁与≥60岁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的发生可能与HCit的积累有一定关系。血糖水平增高可能促进了氨甲酰化反应的发生,进而促进人体衰老。HCit的积累不仅与衰老有关,可能还反映了机体代谢压力的增加。衰老相关的CircPVT1、TGF-β1、P53、P21、IL-6及Hepcidin可能与HCit在人体内表达水平的调控有关,具体有关信号通路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总之,HCit可能是衰老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