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缺乏评估方法,大气污染损害难以进行科学评价。本研究构建了短期大气重污染健康损害评估方法,并针对重污染天气情景、重污染天气控制措施启动情景、事故型大气污染情景开展了健康损害评估研究,为我国环境损害评估技术体系的完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本研究以短期大气重污染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特点构建了基于污染表征-量度选择-暴露分析-损害量化的方法框架,提出了健康损害量化表征模型,并通过对73篇文献403组数据的荟萃分析(META分析),得到了PM2.5、PM10、O3、SO2、NO2与7种健康效应终点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其中,PM2.5在14.8-280.5μg/m3浓度范围内每上升10μg/m3,人群的总死亡率增加0.53%(95%CI:0.40%-0.65%)。本研究基于企业设备级别基础数据建立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高分辨率排放清单。以此为基础,结合PM2.5相关健康效应终点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评估了京津冀地区2013年1月10至14日期间的大气重污染健康损害。结果显示,该重污染时段内归因于大气污染的超额死亡约为1219人(95%CI:920-1495),经济损失约15.03亿元(95%CI:11.30-18.50)。通过设置控制情景,分析了短期大气重污染控制措施的综合影响。京津冀地区在2013年1月10至14日期间若启动重污染天气I级响应控制措施,可以避免归因于大气污染的超额死亡约172人(95%CI:129-212),减少经济损失2.13亿元(95%CI:1.61-2.61);如在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错峰生产的情况下,配合启动重污染天气I级响应控制措施可以避免超额死亡207人(95%CI:156-254),避免经济损失约2.55亿元(95%CI:1.81-2.94)。此外,本研究以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为背景,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模拟了事故中心5 KM范围内的人口精细化分布,结合关注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评估了事件造成的人群健康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