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颈动脉狭窄在脑缺血性卒中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技术水平的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迄今为止,国外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随访研究的报道颇多,但国内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中长期临床随访尚少,且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访研究处于空白状态。本研究对颈动脉狭窄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并予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各因素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汇总临床随访结果,探讨各因素对其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的影响。在中医方面,以阴阳辨证为纲对患者辨证分型用药对临床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3年7月DSA确认为颈动脉狭窄,并在广东省中医院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且根据中医辩证标准分为阴类证和阳类证,并遵循中医阴阳类证分型治疗的方案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年龄、性别、狭窄程度、手术侧及各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汇总中长期的临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本组研究共有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入组,男性49例(73.5%),女性18例(26.5%),年龄在45-80岁,平均66.77±7.57岁,高脂血症31例(45.6%),高血压病56例(77.3%),冠心病史11例(16.2%),糖尿病患者26例(38.3%),有明确吸烟史20例(29.4%),阳类证患者9例(13.2%),阴类证患者59例(86.8%)。2.本组共77处颈动脉狭窄行CAS治疗,术前狭窄平均值为(74.6±12.5)%,支架成形术后残余狭窄率平均(9.4±8.5)%,狭窄程度得到明显改善。统计分析本研究术前NIHSS评分(2.57±3.78)分,术后30天NIHSS评分(1.45±2.33)分,术后6月神经功能NIHSS评分(0.98±2.10)分,术前到术后30天及术后6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来越好。3.本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4.7%(10/68)。其中缺血、出血性卒中各为1例。非致残性并发症8例(11.7%),致残性并发症为1例(1.5%),死亡为1例(1.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组研究在年龄、性别、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变狭窄程度、手术侧、阴阳类证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4.术后影像随访66例患者,平均随访25.1个月;围手术期后发生与治疗血管相关的缺血性卒中或TIA3例(4.4%),其中缺血性卒中2例(2.9%),TIA1例(1.5%)。共有4例再发狭窄,再狭窄率为5.2%。中药服用率为76.1%。本研究第1、2、3年累积中风率分别为4.2%,14.6%,25.8%,与SAPPHIRE、CREST试验相比卒中发生率较低,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使本组研究取得了如此效果。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CAS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出血性中风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前应对患者做出评估,了解患者血管情况,掌握可能并发症的发生,及时作出预防。中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配合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有减少缺血性中风的再发的可能,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并未呈现较中度狭窄者为高的卒中复发风险。中医药在CAS围手术期及长期疗效方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通过临床RCT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