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状量词“行”、“排”、“列”是汉语当中常常使用的三个量词,三者在汉语中,存在交叉使用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本文立足于历时与共时的两大层面,我们打算通过对从北京大学语料库、中央研究院汉语典籍语料库等收集相关的语义事实语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隐喻、转喻、范畴化、意象图示等理论,使用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等。试图从三者的语义源头出发,分析三者的语义演变,从而更好对共时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共时层面上,试图从得到的语义发展流程图出发,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料为我们呈现的上下文的语境,从而考察分析三者的语义特征,进一步结合语义特征对搭配对象的选择进行分析,分别得到三者与名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搭配时,表现出来的语义的区别,以便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从而揭示三者的搭配规律第一章,从纷繁复杂的古汉语典籍中找到相关语料,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得到了“行”、“列”、“排”的语义发展流程图分别为:交叉通行的道路→士兵组成的行列→与数词连用修饰士兵组成的行列,发展为量词→NP的修饰对象扩大到其它类型人组成的行列→再次扩大修饰对象;分解、分裂→排列→排列有序的行列→与数词连用,发展为量词→修饰对象进一步扩大;排开、推挤→排列、编次→与数词连用,发展为量词→修饰对象的范围扩大。第二章,简述“行”状量词相同的语义特征为:[+成形性]、[+成状性]、[+成序性],创新性地联系语义发展流程图,结合现代汉语语料着重对“行”状量词聚合对象排列的成因、方向、长度、状态等进行分析、统计、考察,研究得到“行”状量词重要的区别语义特征:“行”具有[+条状性]、[+横向];“列”具有[+条状性]、[+纵向]、[+外形长]、[+整体性];“排”具有[+条状性]、[+动作使成性]、[+严态性]。这些较全面、准确的区别性的语义特征对现代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联系源流发展来分析“行”状量词的语义特征的研究思路相信能给他人的研究带来启发性。第三章,在语义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考察三者的语义特征对名词性和形容词性的搭配修饰成分的选择。其中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分析,主要从三者共用、两两共用、独用的三个角度进行,考察了“行”状量词和名词的搭配情况,并对特殊的搭配隐藏在背后的认知的规律进行揭示;对形容词性搭配成分的选择分析,主要从“行”状量词与“大、小、整、长、短、横、竖、直、斜、纵”十个形容词的搭配进行归纳,得到“行”与“大、短、直、斜”,“列”与“大、短、横、直、斜”,“排”与“短、直”搭配偏少甚至没有,从而对宗守云归纳的搭配表格进行调整。本文探析了三者的源流,得到了三者的语义特征,考察分析了对名词性和形容词性搭配修饰成分的选择,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究了三者和搭配修饰对象背后的认知规律。本文的研究能为后人研究量词小类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