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过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分析肾上腺偶发瘤良恶性与肿瘤直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诊治的符合肾上腺偶发瘤定义的94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肾上腺偶发瘤具体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分析肾上腺激素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偶发瘤诊断中的价值及肿瘤良恶性与直径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共纳入94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61例,年龄22-76岁,中位年龄为48岁,男女之比为1:1.85,55-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所有患者均无向心性肥胖,阵发性头痛、心悸、大汗或者四肢麻木无力等低血钾症状。因健康体检检查发现AI的共31例,因腰腹部不适检查发现共计24例,因其他疾病检查发现肾上腺偶发瘤的共计39例。病变位于左侧的共40例,右侧的共47例,双侧7例。本组研究对象中,94例行肾上腺CT平扫+二期增强,均发现病变;9例行肾上腺彩超检查,其中有1例彩超未发现病变,其余均发现病变;有2例行MRI检查,均发现病变。本组94例研究对象入院均行生化全套、全套激素学检查。其中术前诊断为无功能AI的共73例;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共8例,术前均口服螺内酯及静脉补钾,直至血钾恢复正常;为嗜铬细胞瘤的共3例,术前均进行口服酚苄明及扩容治疗;为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共10例,术前及术后给予患者激素治疗。本组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无开放手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分为3个路径的手术方式,分别为侧入路,经腹腔入路及后入路。侧入路的共76例,占80.9%,肿瘤平均直径为2.48cm;经腹腔入路共13例,占13.8%,肿瘤平均直径为5.12cm,后入路的共5例,占5.3%,肿瘤平均直径为5.0cm。经手术治疗后均取得手术标本,肿瘤直径从1.1-12cm,良性肿瘤共83例,直径从1.1-12cm,中位直径为2.5cm;恶性肿瘤共11例,直径从2-6cm,中位直径为4.8cm。在良性肿瘤中,有89.2%的肿瘤直径≤4cm,有10.8%的肿瘤直径>4cm;在恶性肿瘤中,有54.5%的肿瘤直径≤4cm,有45.5%的肿瘤直径>4cm(χ2=9.179,P=0.002)。肿瘤直径>4cm恶性程度增高,经卡方检验,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ROC曲线可知,曲线下面积(AUC)为0.705,最大约登指数为0.391,对应的直径临界值为2.45cm,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48.2%。而肿瘤直径为4cm时,灵敏度为45.5%,特异度为89.2%。术后病理中皮质腺瘤57例,嗜铬细胞瘤7例,其他良性病变26例,转移瘤3例,其他恶性病变为1例。结论:1、根据肾上腺偶发瘤的直径可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2、对于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方法,首选肾上腺CT+二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