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峰地区位于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交汇部位,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地块北缘东段和大兴安岭南段。按照地质力学观点理论,属EW方向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与NNE方向大兴安岭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交接复合地带。研究区域萤石矿的赋矿围岩以侏罗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燕山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体,占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赤峰地区萤石矿成矿时代主体属燕山晚期,多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区域性NNE向断裂构造带是区内萤石矿成矿的主干控矿构造,绝大多数萤石矿床(点)产于NNE向断裂构造带或其与EW向、NW向断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赤峰地区萤石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产状与控矿构造的产状基本一致,呈脉状、扁豆状和不规则透镜状产出。本区萤石矿体走向分布主要为NE-NNE向、NW-NNW向,近SN和近EW向次之。从矿体(脉)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建立萤石矿床(体)的垂向分带模式。结合石英、萤石、方解石脉的相互穿插关系,总结该区萤石矿化作用的多期活动特征。针对工作区第四系覆盖严重的情况,以矿区矿床地质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总结构造控矿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初选找矿远景区段。进一步开展地-物-化多学科多技术方法联合攻关,运用甚低频(VLF)、EH4大地电磁测深和高精度地面磁测等地球物理方法,揭示构造带平面展布以及深部发育特征,再辅以地球化学方法如X-荧光方法技术寻找Ca元素异常,以期实现萤石矿含矿构造的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