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血浆必需氨基酸浓度与细胞自噬程度相关性分析目的:探索血浆必需氨基酸的浓度对细胞自噬程度的影响。方法:老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A组(正常饮食对照组)、B组(1天自由饮食1天禁食)、C组(5天自由饮食2天禁食)三组(每组15只)。饲养三个月后活体状态下取1mm3肝脏组织4℃保存;心脏采血,经抗凝、离心、去蛋白后取上清液-70℃保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肝脏细胞自噬泡的数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各组血浆必需氨基酸含量;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缬氨酸浓度与细胞自噬程度的相关性最大(r=-0.779,P<0.001);赖氨酸的相关性最小(r=-0.517,P<0.01);苯丙氨酸、蛋氨酸和亮氨酸与细胞自噬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6、-0.527和-0.531(P<0.01);其余氨基酸的浓度与细胞自噬程度无相关性。结论:某些血浆必需氨基酸的浓度和细胞自噬的程度呈负相关,其中缬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浓度对细胞白噬的程度影响较大。通过调节血浆氨基酸的水平来调控细胞自噬程度将是细胞自噬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个方向。第二部分细胞自噬在饮食限制抗衰老效应中的作用研究目的:观察老龄大鼠在不同的饮食限制方式下肝脏细胞自噬水平和大鼠生存时间,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组同前,饲养三个月后取标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各组血浆必需氨基酸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肝脏细胞自噬泡的数量;RT-PCR检测MAP1-LC3 mRNA表达;术后继续饲养大鼠,记录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两饮食限制组与对照组相比5种血浆必需氨基酸浓度明显降低,肝脏细胞的自噬程度明显增强,大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饮食限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关联分析显示大鼠生存时间和肝脏细胞自噬水平高度正相关(r=0.842,P<0.01)。结论:通过降低血浆氨基酸浓度增强细胞自噬的程度可能是饮食限制抗衰老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为指导人类新的健康饮食方式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