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利益理论与实践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jklmi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改革发展都进入了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一方面是面临经济的“黄金发展”的大好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是由社会利益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的严峻挑战十分突出。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的国内外形势进行了全面准确分析,提出了到二零二零年我国要建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五年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而深入人心,对和谐社会的正确理解和根本把握更是决定了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前进方向。本文试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和谐利益”的理论来源、追求历程、系统构成和现实问题对策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当前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原则,而且对把握和总结和谐社会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总体介绍和谐利益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第二章是和谐利益的理论来源和追求历程,从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两个角度阐述对和谐利益的理解和深化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追求和谐利益的探索实践。第三章是和谐利益的系统构成,主要包括和谐利益的概念、和谐利益的主体、客体和内部关系以及实现条件等。第四章是构建和谐利益面对的现实问题和解决对策,具体分析了当前社会利益格局中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客体多样化、利益差距多扩大化利益矛盾尖锐化等诸多问题现状,提出了建立完整的利益诉求机制保证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权利,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利益关系和谐发展,健全利益保障机制是保证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安全网络,建立利益观导向机制引导社会主义和谐利益的价值取向等对策。最后是结语,总结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以及阶级分析与利益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从本质上揭示了人民主体性的科学内涵和现实途径,从而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
目前,中央空调广泛的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文章深入的分析了中央空调的具体安装设计情况,并根据中央空调不同部件的安装技术进行了安装设计方案的分析。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消费者。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消费”与让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已成为人们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社会行为。“消费者问题”是商品社
财产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是人的安生立命之本,也是开展各种民事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各国历来非常重视对财产权的保护,从宪法到民法为财产权编制了一个严密的保护网络。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