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杉科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速生丰产人工林建设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树种,在南方林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杉木具有生长迅速、材质优良、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由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苗木需求量很大。我国在杉木苗木培育阶段一般采用一次性集中施肥或者等量周期施肥,这种施肥管理方式常常导致容器苗生长早期养分浓度过高,对苗木产生毒害作用,造成肥料的流失,而在苗木生长后期养分不足易造成容器苗体内养分稀释,使容器苗野外移植后早期生长受到养分限制问题。杉木容器苗生长阶段的营养调控技术对培育优质杉木苗木非常关键。因此,利用杉木苗木养分高效承载技术加快优质杉木苗木的培育,提高杉木苗木出圃质量,是杉木产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研究以三代杉木和二代杉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传统施肥(C50、C100、C200)和指数施肥(E50、E100、E200)共7个施肥处理。试验共进行了 20周施肥处理,期间共进行了 4次取样,分别测定三代和二代杉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和N、P、K养分含量,探求不同施肥策略和剂量水平对杉木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承载的影响,以期为三代杉木和二代杉木容器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施肥能有效提高三代杉木和二代杉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和根、茎、叶生物量。在相同施肥水平下,指数施肥处理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小于传统施肥;在相同施肥方式下,施肥水平显著影响三代杉木苗木生长,而施肥水平对二代杉木容器苗生长影响不显著。在苗木硬化期间,指数施肥处理杉木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速度高于传统施肥,表明指数施肥处理苗木具有很强的后期生长优势。未施肥处理苗木根、茎、叶生物量大小顺序叶>根>茎,而施肥处理苗木根、茎、叶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叶>茎>根;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剂量均显著降低了苗木根冠比,而不同施肥方式和剂量对容器苗根冠比无显著影响。(2)施肥显著提高不同世代杉木容器苗根、茎、叶N、P、K养分浓度,并随着施肥剂量增加苗木N和P养分浓度呈现增加趋势,而施肥方式和施肥剂量对杉木苗木各器官K养分浓度影响不大。相同施肥水平下,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指数施肥更有利于杉木容器苗N和P养分浓度提高。在硬化期结束时,200 mg/株处理苗木各器官N和P养分浓度最高,100 mg/株处理苗木N、P和K养分浓度与200 mg/株处理差异不大。可见,能够通过指数施肥方式提高杉木苗木养分浓度,进而可以减少施肥剂量。(3)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显著增加不同世代杉木容器苗各器官养分累积量。施肥早期,指数施肥各处理下苗木各器官N、P、K累积量均显著低于传统施肥处理;但随着施肥时间增加,不同施肥方式对苗木养分累积量影响逐渐减小。相同施肥方式下,随着施肥剂量增加苗木N和P养分累积量呈不断增加趋势,而苗木K养分累积量在施肥后期不同施肥水平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杉木容器苗中N、P、K养分积累量在各器官顺序为叶>茎>根,而对照处理各器官N、P、K养分积累量顺序为叶>根>茎,施肥能改变苗木养分在各器官分配比例。综上研究,表明施肥方式和施肥剂量能够显著影响杉木容器苗生长和N、P、K养分承载。指数施肥能够显著促进苗木各器官N、P、K养分浓度,保证低水平施肥剂量条件下苗木养分高效承载。然而,指数施肥处理苗木生物量低于传统施肥,苗木各器官N、P、K养分累积量低于传统施肥。施肥方式和剂量对苗木生长和养分承载影响在不同世代杉木苗木间存在一定差异性,指数施肥更有利于三代杉木容器苗养分高效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