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针假单胞菌高产吩嗪-1-甲酰胺的机制及合成过程强化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m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HT66是本实验室从水稻根际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菌株,它可以分泌吩嗪类物质吩嗪-1-甲酰胺(Phenazine-1-carboxamide,PCN)。在吩嗪类物质合成途径中,PCN是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CA)通过一步酰胺基修饰后的产物。相较于已经开发为生物源农药的PCA(商品名为“申嗪霉素”),PCN在拮抗某些植物病原菌时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如防治引起番茄腐烂的尖孢镰刀菌等,而且PCN的稳定性更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绿针假单胞菌HT66的PCN产量较低,为425 mg/L。为了提高HT66菌株的PCN产量,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从HT66野生菌株出发,经过多轮物理及化学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PCN的诱变菌株P3,其PCN产量是HT66的3.99倍。虽然对该高产菌株基因组测序发现其多个基因甚至蛋白发生了点突变,但是菌株细胞内所发生的生理生化、代谢及调控等方面的具体变化尚不清楚。本课题以绿针假单胞菌HT66野生型菌株和P3诱变菌株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从蛋白水平对P3菌株细胞内的代谢及调控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初步揭示了P3菌株高产PCN的基本机制;然后,根据组学分析结果并结合文献报道,对P3菌株进行了系列基因工程改造,进一步提高了PCN产量。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发现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第一、通过基于Nano-LC-MS/MS的iTRAQ技术对HT66和P3菌株生长指数期后期的细胞全蛋白质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3菌株中共有452个蛋白发生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蛋白181个,下调蛋白271个。将这些蛋白进行聚类分析及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在PCN合成途径中,除了Phz C未检测到,Phz E有轻微下调外,其他参与PCN合成的蛋白均发生了显著的表达上调,这与P3菌株PCN的高产表型相一致。经过详细的分析讨论,推测许多参与氨基酸与能量代谢为主的初级代谢,以脂肽和几丁质酶为主的次级代谢,参与铁、磷和氮等无机营养物吸收和转化的代谢以及六型分泌系统(T6SS)等均与P3菌株高产PCN密切相关。当然,还有许多与细菌运动性、生物膜形成、趋化性以及信号转导等相关的蛋白也发生了差异表达,表明诱变育种对菌株生理生化、代谢调控等方面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二、通过系列实验基本证实了iTRAQ结果及我们对其结果的一些推测与假设。Lac Z融合实验证实了P3菌株中phz基因簇在翻译水平的表达强于HT66,这与iTRAQ结果相一致;对于在iTRAQ结果中有轻微表达下调的Phz E蛋白,发现phz E基因过表达可以较显著的提高PCN产量,表明Phz E蛋白在PCN合成中起比较关键的作用,很可能是PCN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离子添加的发酵实验证实了对iTRAQ结果的推测,即降低发酵培养基中磷酸盐的浓度,在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铁盐和无机氮源均有利于HT66或P3菌株PCN的合成;对T6SS的三个基因簇进行无痕敲除,结果表明,绿针假单胞菌中T6SS对PCN分泌或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编码T6SS系统的基因簇HS1、HS2和HS3在调控PCN合成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第三、为了进一步提高绿针假单胞菌P3菌株的PCN产量,我们通过敲除pyk A和pyk F基因对PCN合成的初始前体PEP的转化途径进行了阻断,对以分支酸为共同底物的PCN竞争途径进行了改造。结果发现,阻断色氨酸合成途径及弱化苯丙氨酸途径均会显著影响菌株的生长。但阻断PEP的转化途径并不影响菌株生长,P3菌株PCN产量也有了较大幅提高,突变菌株P3Δpyk在发酵36小时的PCN产量为2589 mg/L,与P3菌株1750 mg/L的产量相比,提高了47.9%。第四、通过对phz基因簇Lac Z融合分析,结果表明phz基因簇的5’-UTR可能存在抑制序列;利用Mfold在线软件对phz基因簇5’-UTR转录的m RNA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发现+22nt至+78nt之间可形成发卡结构。将此发卡结构在P3Δpyk菌株中进行敲除,发现菌株的PCN产量从此前的2589 mg/L提高到了3219 mg/L,表明此结构确实抑制了PCN的合成。q RT-PCR的结果表明phz基因簇5’-UTR发卡结构通过调控PCN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其产量。此外,将PCN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phz E整合进菌株基因组特异位点进行过表达,发现突变菌株P3ΔpykΔUTR||phz E的PCN产量又有13%的提高。第五、连续敲除ofa、hcn和fit次级代谢基因簇后,突变菌株P3AI的PCN产量最高达3673 mg/L,是P3菌株PCN产量的2.1倍。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对KB培养基进行离子添加的改良,并利用此改良培养基对P3AI突变菌株进行发酵。结果发现,降低KB培养基K2HPO4的浓度、外源添加Fe Cl3和NH4Cl均会使菌株PCN产量有较大提高,但外源添加Fe Cl3对PCN产量的提高幅度更大。P3AI菌株在含低浓度K2HPO4及外源添加Fe Cl3和NH4Cl的改良KB培养基中的PCN产量最高达到了5731 mg/L。q RT-PCR的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低浓度的K2HPO4及外源添加的Fe Cl3均会通过影响PCN合成基因的表达来提高PCN的产量。综上,本文以绿针假单胞菌HT66和P3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揭示了P3菌株高产PCN的基本机制,并通过实验对其中一些假设进行了证实。然后利用系列基因工程方法对P3菌株进行了再改造,获得了高产PCN的突变菌株。最后通过发酵培养基的改良进一步提高了突变菌株PCN产量。此外,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现了绿针假单胞菌中一些对吩嗪类物质合成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因子或基因位点。该研究不仅为PCN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绿针假单胞菌吩嗪类物质合成调控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白介素33(IL-33)是白介素1(IL-1)家族细胞因子中的一员,它还是一种核警示素,广泛地表达于上皮组织屏障和人类的血管中。然而,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系统中产生炎症因子最为主要的细胞,有关它们表达IL-33的研究极其的少。我们的研究报道了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能够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C57/B6小鼠巨噬细胞表达IL-33。SAA不但能够诱导IL-33基因的转录
目的:1.存在肺静脉变异的心房颤动(房颤,AF),尤其是左侧肺静脉共干(LCPV)的患者,使用最新的二代冷冻球囊(CB-2)消融的手术结果尚未明确。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评估房颤患者肺静脉变异情况,比较使用CB-2消融LCPV及非LCPV患者的术中有效性与安全性差异,并分析可能影响肺静脉电位隔离的肺静脉参数;2.肺静脉变异被认为是影响射频消融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但使用CB-2消融变异肺静脉,尤其
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是一类重要的类泛素蛋白,它能够通过对底物蛋白进行翻译后修饰,影响底物蛋白的稳定性、定位和活性,进而参与许多人体生理活动和重大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损伤等的发生和发展。SUMO化修饰是一个可逆的过程,SUMO特异的蛋白酶SENP家族能调控蛋白质的去SUMO化修饰。我们既往研究证明SUMO蛋白酶SENP3是应答
研究目的:构建偶联抗人FcεRⅠα单克隆抗体(m Ab)的磁性CuInS2/Zn S核壳量子点微球,建立MCs活化相关分子sFcεRⅠα和IgE的流式微球检测方法,评价自建新方法性能,验证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和稳定性等特征,分析其在体外检测中的效能,探索自身免疫病中是否存在MCs活化现象。研究方法:(1)应用RT-PCR技术获得人IgE Cε3-Cε4区基因,对该基因进行克隆与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识别自身组织,诱导免疫应答,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研究表明CD4+T细胞产生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因此探究T细胞中GM-CSF表达调控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过去研究表明,GM-CSF的表达依赖其3’UTR的富含AU的元件(AU-rich element,ARE),A
细胞氧化应激与各种疾病息息相关。在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中,氧化应激可能与自噬和肿瘤发展、转移等均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关注机体细胞中氧化应激调控自噬和上皮-间质转化的精细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自噬是细胞内高度保守的应激应答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可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快速调控。Beclin1是自噬起始过程的PtdIns3K复合物(包括VPS15、VPS34、UVRAG等)的关键组分,已发现有磷酸化、泛素化、
研究背景及目的:由于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男性生育能力明显下降,男性不育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精子发生是研究男性不育发病机制的基础,因此精原干细胞作为精子发生的起始细胞,承担着自我更新以维持干细胞池稳态和分化生成各级生殖细胞的功能,对再生医学和生殖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目前,人们对人精原干细胞的研究十分有限,主要由于人精原干细胞取材困难,
研究背景与目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不孕不育发病率已高达10-15%。包括生育力下降的机制和防护新策略在内的生殖健康研究已经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支持方向。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慢性应激普遍存在于当代社会。慢性应激与生育力下降密切相关,可以造成精子发生异常以及卵母细胞质量下降,但是具体的发生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褪黑素是哺乳动物体内主要由松果体分
本课题拟通过观察分析迷走神经刺激及胸部皮下神经刺激对实验动物心率及星状神经节活性的影响,研究局部神经刺激尤其是胸部皮下神经刺激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及其抗心律失常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观察颈部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 stimulation,VNS)对房颤动物模型心率、心律及对心脏神经重构的影响,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控制房颤的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和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 blight,BLB)是稻田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细菌病害,分别由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ea,Xoo)引起。在生态环境因子一定的条件下,两个亲缘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