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商业银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变革,在经营管理和治理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它们之所以可以得到如此快的发展,是因为它们具有很多竞争优势:首先,因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比较小,经营策略和营销手段灵活多变,中小型客户相对较多,因此,和国有银行比起来,它们受到外资银行的冲击就要小很多;其次,地方政府部门为了使地方利益最大化,美化政绩,就会对中小型商业银行提供更多人力,物力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因而加快了当地中小银行的发展进程。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相比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的持股比例过高,干预商业银行董事会的日常决策,使得中小商业银行无法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变革,从而影响了中小银行的独立发展,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绩效。因此,深入研究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同时通过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研究理论和理论基础,以委托一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超产权理论为依据,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为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研究提供一般框架。之后又解释了公司治理中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和高管人员平均薪酬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下一章的实证分析做准备。本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进行了描述,发现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不高,差异较大,不存在明显的“一股独大”现象,且第一大股东大多都为国有股,国家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成为银行的大股东,具有绝对的控股权;上市中小银行都引入了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一职,发挥了一定的监督作用;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都存在双重兼职的现象等。接着,本文选取了我国11家上市中小商业银行(包括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2009年——2013年5年的年报数据,依据公司治理的研究架构,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薪酬激励等4个方面对我国上市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银行绩效正相关;独立董事规模与银行绩效负相关;外部监事规模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高管人员平均薪酬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在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提高我国上市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提出相关建议,如分散股权形成制衡、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和关联交易的审查、强化董事会作用、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强调监事会职能、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励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