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陶渊明所构拟出的“桃花源”为代表的理想乐园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的题材,更是中国社会传统观念中被不懈追求的主题之一。围绕理想乐园,众多作者创作了大量作品,形成了一个理想乐园的作品群。本文拟从众多作品所构拟的理想乐园的共同点入手,提出理想乐园与混沌之关系的问题,从众典籍如《山海经》《老子》《庄子》中的封闭性意象——混沌——追溯至神话及史前女神崇拜,对其进行探源研究,并尝试论述混沌崇拜对中国各方面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另外,本文还将对理想乐园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梳理混沌或者封闭性空间的不同呈现形态与所表达的不同追求主题。论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混沌的研究现状进行简介,论述论文选题意义。第一部分,分析众多理想乐园作品的共同特点,提出理想乐园与封闭性空间的关系问题,并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探源研究:一、对《山海经》中天山之神“浑敦”的特征——无面目的封闭性——进行解析。将浑敦之“识歌舞”的特征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的本质特征联系起来,因鸾凤在《山海经》中乃是与理想乐园紧密联系的吉瑞象征,故得出结论:理想乐园与无面目的浑敦之神是等值的。二、对道家典籍《老子》《庄子》中的混沌(浑沌)概念和形象进行解析。《老子》哲学中之“反”“复”“归”的目标指向乃是作为宇宙创生本源的“道”,即无名的混沌状态。《庄子》之浑沌寓言、鲲鹏寓言在本质上均是对创世神话的象征表述,庄子心目中的善美状态乃是“浑沌”。道家两本典籍中的混沌均是指世界初始整体未分、朦胧不明的状态。三、考察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发现众多民族创世神话中的世界初始状态都用混沌状态来表现,原因在于这种混沌状态具有孕育创生功能。正是在混沌中孕育创生出了万事万物。四、由对考古资料的分析入手,得知史前存在过大范围的女神崇拜,而生殖崇拜是女性取得神圣地位并得到崇拜的主要原因。女神腹腔与子宫的孕育创生性和其外部的整体未分、内部朦胧黑暗的特征成为混沌状态的孕育创生功能的幻想性联系的基础。第二部分,从崇拜观念、文学观念、历史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分别论述了混沌崇拜在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第三部分,对理想乐园作品的研究。主要分两个小部分,一是从作品中的封闭性空间的不同呈现状态来论述,分为真实的封闭性空间和象征的封闭性空间;一是从作品所表现出的对理想的不同追求主题来论述,分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两大类。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论述思路,肯定混沌崇拜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