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MPMNs)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分析患者性别、发病年龄、间隔时间、一般情况、治疗方法等因素对生存期影响的相关性,以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研究方法在综述多原发恶性肿瘤中西医相关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机及诊疗相关的文献基础上,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自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53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肿瘤诊断信息、病史资料、治疗情况、中医证型及预后转归。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以中位计数法表示,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生存期的差别,以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研究期间,东方医院肿瘤科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5749例,MPMNs53例,男性25例,女性28例,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生率为0.92%,其中双原发恶性肿瘤(Duplex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DPMNs)49例,三原发恶性肿瘤(Tr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TPMNs)3例,四原发恶性肿瘤(Quadru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QPMNs)1例。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SMPMNs)8例,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Metachronous multiple malignant neoplasms, MMPMNs)45例。共发生于111个恶性肿瘤病灶,其中33个位于消化系统,29个位于呼吸系统,11个位于乳腺,6个位于妇科肿瘤系统,9个位于泌尿系统,20个位于头颈部,其他3个发生于脑、血液系统。其中多原发性肺癌3例,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6例。全组53例患者生存时间范围为2-3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5.5%、49.2%。SMPMNs与MMPMNs之间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间隔时间5年以下者的生存率较5年以上者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Kaplan-Meier、 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有3个因素,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肿瘤家族史、第一原发恶性肿瘤行化疗。经多因素生存分析后结果显示,仅首发化疗与总生存期有关(P值<0.05),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研究结论MPMNs第一原发癌的高发年龄段为49-61岁,第二原发癌的高发年龄段为60-79岁,男女性别发病比例0.89:1。以DPMNs多见,TPMNs、QPMNs少见,MPMNs明显多于SMPMNs。好发部位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头颈部多见。病理类型以实体瘤多见,淋巴瘤病理类型少见。MPMNs以器官转移居多,淋巴转移其次。53例MPMNs患者均存在体质偏颇状态,以痰湿、血瘀证居多。MPMNs中治疗方式对生存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第一原发恶性肿瘤进行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