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制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使企业的创办者和企业家们在资本的供给上摆脱了对个人财富、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依赖。并使公司的发展不再受自然人属性的限制,专业的职业经营者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然而亚当斯密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指出:股份公司的董事们与其说是自己的货币,不如说是他人货币的管理者。因此,不能期待他们象无限公司的合伙人小心翼翼地监视自己的货币那样来监视他人的货币。这一精辟的论断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即指出了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 现代公司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公司的立法逐步完善和健全,推进了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然而进入21世纪,国内外公司治理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安然、安达信、世界通信这些具有清晰产权关系并且成长于西方严格监管市场条件下的世界知名大公司数十亿美元财务舞弊等案件的相继发生。公司的组织信誉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机制,甚至公司本质的深层次思考。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的领导者都选择通过组织信誉解决伦理问题,他们力求公司的伦理自治力(ethical self-governance)。一些公司通过组织信誉约束并激励代理人的行为,使他们以公司的长远利益为目标经营公司。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这些公司已经走向正轨。本文中作者力图论证上述做法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制度的演进,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和公司治理中经典的理论体系。用以理解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了解公司治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然后从经济学和交易理论的角度对现有公司治理模式下的组织信誉缺失的机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旨在论证以经济人为假设前提的公司治理激励机制无法调和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尖锐矛盾,也不足以解决公司治理中的败德与信誉失范问题。 最后,本文论述了将以组织信誉为导向的伦理治理嵌入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对组织信誉问题的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