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一旦发生挤兑以及信用危机,政府会动用中央银行以及地方财政的资金直接进行救助,并对存款者和债务者进行全额担保,这一机制也被形象的称为“隐性存款保险”。这一制度的存在使得银行大胆的进行高息揽存或者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从而将风险转移给政府机构和中央银行,即银行业存在大量道德风险。近年来中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使得宏观经济的效率的低下,并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经济无法健康发展。2007年银行和金融危机发生后,商业银行的股利支付现象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银行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存在巨大潜在风险的情况也不愿意削减自己的股息,银行股东通过股利分配将大量可分配利润转移至自身名下,而将银行违约风险转移给存款保险机构,即银行存在明显的风险转移的机制,这也是一种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如果银行股东通过股利支付进行风险转移将会给存款人带来经济损失,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商业银行是否也存在这一风险转移现象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本文意图解决三个主要问题: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中国上市银行为何会产生道德风险;通过股利分配渠道产生风险转移的理论原因;建立模型对风险转移的现象进行验证并分析产生风险转移的原因。对中国为何产生道德风险,本文通过对存款人和银行的预期收益函数进行解释。通过对预期函数的分析发现,中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导致了存款人市场约束的弱化从而导致了银行揽存和冒险行为的发生。通过对Merton模型的研究得知银行可以通过股利支付可以导致保险费率的增加,从而银行将风险转移给“存款保险机构”。实证部分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股利支付率以及违约风险作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模型的分析。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分别分析后发现国有银行存在非常明显的违约风险转移的现象,但是股份制上市银行则不存在。最后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存在明显的风险转移机制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由中央银行和政府直接注资,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一旦银行发生信贷危机或投资失误引发自身违约风险时由国家资产直接进行担保,所以易产生道德风险。
其他文献
本文以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停车场管理系统为实例,详细介绍了该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系统构架和相关功能设计,并总结了本工程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特点和相关先进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和政府在不断地加强对于农村人民进行法律教育,促进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的增强。在各种普法教育和普法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农民
运用超静定复杂梁支承系统程序化求解方法计算轮带托轮间的支反力,再作为分布载荷施加在托轮上,采用ANSYS软件对托轮作有限元分析,求应力分布,找出接触危险部位的最大应力.所
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现代企业有效运行的基础与条件。近年来,内部审计成为改进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具有融合性、关联性、知识性、创新性的特征。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及趋势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外包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
目的分析甲硝唑控释药膜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2月80例牙周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全身用药组采用甲硝唑片治疗,局部用药组采用甲硝唑控释
<正> 1 前言 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着力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企业现有的技术潜力和资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
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早侏罗世晚期北长岗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北长岗花岗闪长岩中含有大量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具
<正>一、老年人需求的研究背景从1969年召开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了老年人需求的问题后,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1991年第4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人原则》,其中
<正>患者,女,28岁,于2014年10月14日就诊。主诉:反复胸闷、胸痛,伴左背部疼痛7月余,加重1个月。长期心情不舒、抑郁状态多年,近7个月反复胸闷、胸痛,夜间重,病情逐渐加重,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