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亚健康态入睡延迟患者病历记录中的并发症状和治疗选穴记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从而为确定针灸干预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的选穴和配穴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亚健康中心”的“亚健康中心病例系统”中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两年期间,临床干预有效的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的病案记录共200例(同一患者,多次就诊算作1例),通过对其一般情况、症状、干预选用穴位等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首先使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录入筛选好的病例数据,并建立“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研究数据库”;再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作为数据媒介,对病案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通过SPSS Statistics 19和SPSS Clementine 12.0分析软件对预处理的病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本次研究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关联分析法对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的临床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包括舌像、脉象)、干预选用穴位、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的中医证型、临床常用穴位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临床常用穴位和常见症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为确定针灸干预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的选穴和配穴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1、从对性别、年龄和病程的统计结果得出:临床上亚健康态入睡延迟患者性别比例为女性54%,男性36.5%;患者年龄为(46.99±12.755)岁;患者病程为35.71周。2、对伴随症状的统计结果得出;临床上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的症状以神疲、烦躁、睡眠浅等表现为多见;舌脉以苔薄、舌红、脉细出现频率最高;中医证型分析得出8个中医证型,与失眠的中医分型基本一致。3、对选用穴位的分析得出:百会、安眠、内关等穴位使用较多,穴位涉及任督二脉以及十四条正经除去手太阴肺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外的十条经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选用最多;穴位多选自下肢部和头面部。4、对使用穴位的关联分析得出:百会=>内关-印堂置信度最高;得出治疗基本方:百会、内关、印堂、安眠。5、对使用穴位和症状的关联分析得出:肝俞=>易惊醒、阴陵泉=>里急后重、心俞=>胆怯置信度最高。结论:1、亚健康态入睡延迟的伴随症状与中医证候分型均有一定规律可循。2、针刺干预亚健康态入睡延迟腧穴选择方面表现出趋同性以及较差的多样性。3、对亚健康态入睡延迟患者病历中的伴随症状及穴位记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对确定选穴与配穴方案具有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