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utoimmune Bullous Disease,AIBDs)是一种以红斑、大疱和糜烂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报道,并且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常好发于老年人。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作用在角质形成细胞的表面或者基底膜带的抗原,导致细胞间链接分离,形成表皮内或者表皮下水疱所致。按照大疱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表皮内大疱病和表皮下大疱病。该病常迁延反复,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身心健康,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均发挥重要作用。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表皮内大疱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累计皮肤或黏膜,可泛发全身,尼氏征阳性,60%的患者口腔黏膜部位首发。具有发病率较低,但后果严重的特点。年发病率在全球不同人种中的发病率不同,不同人种中年发病率约0.76至16.1例每百万人。PV患者死亡率明显较正常人高,PV患者在不同人群中的死亡率约5%至30%,在部分人群中是正常人群中的2至3倍。PV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但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并且争议较多,其中较公认的为自身抗体结合抗桥粒芯糖蛋白在PV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抗桥粒芯糖蛋白是一种桥粒钙黏附蛋白,在细胞黏附中起重要作用。桥粒芯糖蛋白3(Dsg3)被证实为PV的主要靶抗原,偶见桥粒芯糖蛋白1(Dsg1)和桥斑珠蛋白。PV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产生大量Ig G抗体,识别并结合Dsg3和Dsg1自身抗原,破坏或减弱复层扁平上皮内细胞间黏附结构。遗传易感性也被认为在PV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家庭中,一级亲属患PV的可能性比二级亲属和三级亲属患病率更高。HLA II类区域等位基因,ST18等基因均被证明与PV发病显著相关,尤其是HLA II类区域等位基因在各人群中均有报道。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表皮下大疱病中最常见类型。发病率约2至42.8例每百万人每年。B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自身抗体识别皮肤基底膜带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BP230)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BPAG2,BP180,XVII型胶原)可导致免疫球蛋白Ig G和补体C3在真皮表皮连接处沉积,干扰真皮表皮交界处基底膜带上的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被认为是BP可能发生的机制。遗传因素被认为是BP发病中的重要因素。HLA-D QB1*03:01,DRB1*1101,DQB1*0302等HLA区域等位基因均被证实为BP易感基因,非HLA区域ABCB1,CYP2D6等也被证实与BP易感性相关。虽然目前对于PV和B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时有报道,但这两种疾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尤其是这两种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机制。鉴于这两种疾病的严重危害,迫切需要对这两种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方法(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基因组范围内通过初筛和验证筛选PV和BP两种最常见AIBDs的易感变异,并通过基因填补方法,发现HLA区域新的易感变异。研究与PV和BP相关的罕见/少见变异。建立更大样本量的PV和BP这两种疾病的GWAS数据库。探讨PV和BP两种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和致病机制。研究方法通过GWAS初筛和验证在PV(初筛:240病例vs 1031对照,验证:252病例vs 1852对照)和BP(初筛:262病例vs 553对照,验证:420病例vs 1788对照)中搜寻基因组范围内易感基因/位点,将初筛阶段HLA区域位点的结果进行基因填补,发现HLA区域新的易感基因/位点。随后再通过在50对年龄性别匹配的PV患者和对照样本(从GWAS初筛阶段所用样本中挑选)中进行目标区域测序检测目标基因功能区易感变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在40对年龄性别匹配PV患者和正常对照(从GWAS初筛阶段所用样本中挑选)皮肤组织中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1)我们通过GWAS方法,更新了AIBDs中最常见的两种疾病PV和BP的GWAS数据库。2)发现1个新易感位点11q24.1(rs11218708,Pmeta=3.1×10-8,OR=1.54)与PV易感性相关。3)11q24.1区域内UBASH3B基因在PV患者皮损中高表达。4)通过HLA区域基因填补发现HLA区域新位点HLA-DRB1*14:04(P=2.47×10-38;OR=6.28),TAP2基因内rs7454108(P=2.78×10-12;OR=3.25),和HLA-DRA基因内rs1051336(P=3.06×10-6;OR=0.33)与PV相关。5)发现位于一个新的与BP相关的提示性位点1p34.2(rs1016544,Pcombine=8.72×10-7,OR=0.665)。结论本课题通过对PV和BP两种ABIDs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开展GWAS研究,分别发现这两种疾病中的4个新的易感位点和1个提示性位点,丰富了这两种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成果,揭示了数个中国汉族人群PV和BP易感/提示性位点。本研究系统的通过GWAS研究、Imputation和目标区域测序方法发现疾病易感位点,并通免疫组化检测基因表达印证发现的易感位点。本研究加深了对PV和BP两种疾病的遗传学基础的认识,为这两种疾病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