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伪满时期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与朝鲜的贸易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中国旧海关史料》中收录的《满洲国外国贸易统计报告》以及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撰写的铁道统计年报等史料,着重论述伪满时期安东与朝鲜贸易的背景以及贸易的具体情况和变化趋势,对贸易结构以及大宗商品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伪满时期安东与朝鲜贸易的实质,梳理出安东沟通的东亚铁路货运网络。安东位于辽东半岛南部,鸭绿江入海口,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与朝鲜隔江相望,自1907年安东正式开埠后,对外贸易日益活跃。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俄国掌握了南满地区的控制权,通过修建鸭绿江铁桥实现安奉铁路与朝鲜铁路的对接,并依靠陆上贸易关税优惠政策发展安东与朝鲜的贸易。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对东北地区实行经济统制,在伪满洲国内大力发展农业及矿产业,将东北地区的重要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推行“满鲜一体化”政策,通过密切满鲜关系、发展满鲜贸易来满足日本对大陆侵略扩张的需要,而安东则在满鲜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安东与朝鲜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具有典型的近代殖民地贸易的性质,出口商品以农产品、矿产品等原料资源和初级产品为主,进口商品则以工业制品为主。可见伪满洲国既是日本的原料输出地又是日本商品的倾销市场,朝鲜在日本向大陆扩张的过程中充当着“兵站基地”和“大陆进出分工场”的角色,也是日满经济贸易中的中转站。所以发展伪满时期安东与朝鲜间的贸易,是日本掠夺东北地区原料资源,输出商品谋取利润的重要手段。双方贸易并非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而是反映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意志,满足日本侵略扩张需要的附庸。从安东与朝鲜贸易的货运方式来看,主要采用铁路运输的方式。安奉铁路的修建为其贸易提供了巨大便利,且受自然条件和满铁经营政策的影响,铁路运输具有很大优越性。伪满洲国成立后,随着日本对外扩张的深入以及对满鲜铁路的控制加强,实现了满鲜铁路的统一管理。安东与朝鲜的贸易作为日满鲜贸易的重要一环,还为日本—朝鲜—伪满洲国—西伯利亚铁路货运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考虑当时国际环境和东北亚局势的情况下,研究伪满时期安东与朝鲜的贸易关系,对探究丹东及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和中韩贸易关系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梳理中韩两国及东北亚地区经贸交流的历史脉络。无论是对于中韩两国的关系史,还是对于东亚关系史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