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初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为实现城市的有效管理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亟需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生产建设力量。然而,彼时工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理论知识缺乏、文化水平落后,“文盲”与“半文盲”大量存在,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执行上有着极大困难。《工人日报》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报道过程中始终贯彻“工人主体”的办报宗旨,坚持通俗化原则,围绕解放初期党的发展与国家建设中心任务,及时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通俗地传达给工人。研究《工人日报》的理论通俗化报道实践,梳理其理论通俗化的方式方法,既可以深度挖掘与拓展《工人日报》的内在价值,也可以丰富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手段,促进理论教育方式创新,从历史的维度进一步总结使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深入群众、入脑入心的经验。1949年至1952年间,《工人日报》理论通俗化报道内容丰富,报纸紧扣国家生产建设中心任务、适应工人阶级现实状况,在人民民主专政、唯物史观、批评与自我批评、爱国主义、阶级斗争五个方面,结合工人生产生活实际,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通俗化报道实践。报纸报道过程中,充分运用工人语言,形成了颇具自身风格的理论通俗化报道特点,集中体现在版面设置、文稿内容及话语表达三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工人理论需求,有效地实现了报纸与工人的良好互动。《工人日报》的理论通俗化报道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走近工人、深入工人,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良好的政治与经济条件。报纸的理论通俗化报道实践表明,在理论通俗化宣传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党性原则为引导、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实际问题,最终实现以理论通俗化推进理论大众化目标。解放初期《工人日报》的理论通俗化报道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当代理论宣传工作留下丰厚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