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态磁共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三维序列动态磁共振扫描(3D-Kinematic MRI)方法,对健康志愿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的颈椎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重点研究颈椎椎间孔面积、径线、形态分布在颈椎运动中(前屈位、中性自然位、后伸位)的生理功能性变化及形成机制,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详细评价颈椎生理功能状态,探讨椎间孔动态变化和其临床症状的相应关系,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本研究共对32例健康志愿者(男16例,女16例,年龄20-55岁,平均36岁)及30例颈椎病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56岁,平均43岁)行颈椎三维序列动态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受试对象均无颈部外伤史、感染史及肿瘤、发育畸形等颈部器质性病变。健康志愿者均无颈椎病相关症状。采用GE signa Horizon 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脊柱专用表面线圈,对受试对象前屈位、中性自然位、后伸位进行成像,利用自制固定厚度的与颈椎表面形状相吻合的泡沫塑料模型垫块调整受试对象各种检查位置。精确摆位严格保证颈部左右对称,受试者脊柱中心线与扫描中心线一致,定位激光线中心定于受试者下颌角,尽量减少体位对椎间孔的影响。健康志愿者所用序列:GR序列定位,TR 100ms,TE 3.2ms,翻转角度60度;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WP=4>列FSE T2WI,TR 3000ms,TE 99ms,共采集9层,矩阵 512x224,显示野 26x26CM,4个NEX采集,层厚3mm,间隔1mm,用时2分6秒;矢状位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SPGR,TR 17ms,TE 3ms,翻转角度26度,采集层数50层,矩阵 256x192,显示野22x22CM,2个NEX采集,层厚2mm,无间隔,用时 5分56秒。部分受试对象采集了轴位FSE T2WI。三个位置九个序列扫描共需要约35分钟。颈椎病患者在完成常规检查序列后(Sagittal T2WI、T1WI,AXI T2WI、T1WI)基础上加作三个位置3D-SPGR序列。扫描所得图像数据作三级平滑处理后传送到RADWORKS 5.1工作站并刻录光盘作永久存储,传送到ADW3.1影像处理工作站作容积重建及影像处理分析。以常规矢状位T2WI图像观查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排列情况,矢状位3D-SPGR序列获得的三维图像数据应用Volume Analysis软件功能,颈椎重建模式,作斜矢状位重建,精确调整角度以获得左侧椎间孔显示最佳的层面图像。重建图像显示野取6.5x6.5CM,放大观测以减小误差,用鼠标标绘出所测椎间孔的轮廓,面积及径线由工作站自动分析给出。结果:所得32例健康志愿者颈椎MR图像全部优良。颈椎2-7节段三个位置共计480个椎间孔测量结果显示除颈6-7外椎间孔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变小,颈2-3椎间孔明显大于其它椎间孔,颈5-6椎间孔面积最小。不同节段椎间孔面积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128.43,P<0.01)。同一节段椎间孔的面积与中性位相比,后伸位减小约7%-10%,前屈位则增大约8%-20%。各节段不同位置椎间孔面积差别经方差分析q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WP=5>组不同类型椎间孔分布存在差异,椭圆型最多,其次是近似圆形,细长形最少。三者之比为15∶3.6∶1。椭圆型和近似圆形的椎间孔分布区别不明显,而细长形主要集中在颈4-7椎间孔。30例患者73%(22/30)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在颈椎位置运动变化中,表现出椎间节段不稳现象5例。30例颈椎病患者颈2-7椎体节段340个椎间孔测量结果显示椎间孔面积上下分布趋势与健康志愿者组相似。后伸位椎间孔面积比中性自然位减小约9%-14%。本组显示椭圆型、近似圆形、细长形三者之比为在中性位约为11∶2.8∶1,而在后伸位则约为5:1:1,后伸位细长型椎间孔所占的比例增大(P<0.05),且集中在颈4-7椎间孔。两组受试对象相比,颈椎病患者各节段椎间孔的面积均小于正常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位及后伸位相差分别为7%-20%和10%-20%,以颈5-6椎间孔差别最大,为20%。椎间孔形态两组均以椭圆形最多见,但在颈椎病组中细长型椎间孔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健康志愿者组,集中在颈4-7椎间孔。上述表现与神经根颈椎病常见发病部位、临床表现一致。30例颈椎病患者中,除显示椎间孔不同程度变窄外,还显示了椎体间的异常活动,提示椎体节段不稳。结论:采用3D-SPGR序列可以清楚显示椎间孔及其周围结构。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将三维、运动磁共振成像应用于颈椎的检查,获得了健康人群以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椎间孔面积、径线及其形态分布特点动态变化的定量数据,揭示了正常人群颈椎椎间孔的生理性变化规律。通过本实验研<WP=6>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椎间孔狭窄(静态或动态)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椎间孔周围骨质增生骨赘形成、椎间节段不稳造成椎间孔变形、有效面积减小及椎间盘旁侧型突出共同导致了椎间孔狭窄。椎间孔在后伸运动中以前后径缩小明显,细长形椎间孔所占比例增加。颈椎病患者刺激性体位变化加重了神经症状。三维动态磁共振检查可以全面评价颈椎生理状态,提供立体三维的详尽客观资料,可以发现常规静态磁共振不能显示的致病因素,比如滑动性椎间盘突出、颈椎运动中生理曲度变化及颈椎节段性不稳等,对患者临床表现的解释更加合理,对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预测预后具有巨大意义
其他文献
<正>1宣传教育不到位,环境卫生意识差城市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法规条例等出台不少,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自治区针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的行政处罚办法,城市生
1930年12月初,比利时境内的马斯河谷发生一起烟雾事件,旋即造成60余人死亡,牲畜、鸟和田鼠中也出现病情和死亡现象。"雾气何能致人于死?"这一问题也曾困扰着比利时国内外的人
<正>过去十年,是中国物流地产的狂飙十年;未来十年,是中国物流地产的激荡十年。电商的迅猛崛起,催生中国物流行业蓬勃生长。在物流仓储供不应求的背后,是所有人都不得不面临"
使用乙酸乙烯酯为乙酰化试剂,考察三聚磷酸钠(STPP)对醋酸酯淀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实验方案。结果表明,添加3%STPP制备的醋酸酯淀粉,反应效率同比增加25.95%;
许多液体非离子型增溶剂(如吐温类等)的水溶液,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可由澄明变为浑浊甚至分层,冷后复为證明的溶液。这种现象称为起昙(Clouding Formation)。据说,可能是因为
背景:肝阳上亢证是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较常出现的证型(47.37%)。而血管性痴呆(VaD)与卒中有着相同的体质因素。“水不涵木,内风时起”可视为卒中发生发展及演变为痴呆的病因病理
穴位注射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将针刺、药物、经络作用集于一体,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穴位注射被广泛应用于耳鼻咽喉科
本文主要以不锈钢电化学去污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溶液的电导率、电极间距、溶液组分等直接关系到恒电流电解能否顺利进行和去污效率的高低,通过研究获取了电化学去污的最佳工作
目的模拟牙周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牙周干预措施,研究各种牙周干预措施对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As组(B组)、As合
为避免海量报警影响正常操作,对报警阈值进行了优化.考虑了变量相关性,利用主元分析法(PCA)分析变量的重要程度,并求出变量权重;结合国际标准,根据变量权重分配变量报警数,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