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专业培养研究生是快速产出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符合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具有双重甚至多重的专业知识背景,是最具潜力的复合型人才群体。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跨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对本硕专业统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启发。因此,系统全面的研究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的成因,并尝试积极意义的改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状况,对快速培养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论文选取Z大学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形式从学习动机、专业认同、学习自主性、学习压力和学习效果五个维度对人文社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运用SPSS 22.0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时发现,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和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认同、学习压力和学习效果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不佳,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整体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基于性别比较,男生和女生在专业认同、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果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生专业认同较高,学习自主性较强,学习效果较好,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压力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基于年级比较,三个年级在学习压力和学习效果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压力随着年级的升高递增,学习效果却没有随年级的升高而有所提高,在学习动机、专业认同和学习自主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基于跨度比较,大门类互跨的硕士研究生和学科内互跨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压力和学习效果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门类互跨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效果不佳,在学习动机、专业认同和学习自主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其次,针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状况各维度的表现,结合访谈深入探索人文社科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状况存在问题的成因:一是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有读研动机盲目,专业认识不够深入;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积极性不足,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专业基础较差,学习压力较大。二是导师指导中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师生间沟通实效性不足;跨专业导致导师个性化指导难以深入;单一导师制难以满足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三是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入学选拔筛选力度不够强;课程设置不尽完善;授课形式难以兼顾到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氛围不够浓厚。 最后,综合分析人文社科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的成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跨学科理论,提出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状况的改进策略:一是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要充分认识专业价值、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意识。二是在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采用多元化导师指导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综合素质,加强导师指导力度、注重因材施教。三是高校应优化入学选拔机制、提高生源质量,创新构建课程设置体系、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