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钙化的变化与肿瘤化疗前后病理反应及化疗反应MP(Miller&Payen分类)分级的关系,探讨是否能够根据乳腺X线摄影中钙化的变化与化疗反应MP(Miller&Payen分类)分级的关系为临床化疗过程中评估化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2-01-01至2017-05-31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500例患者,发现乳腺病变并穿刺活检,经病理活检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并满足以下条件:新辅助化疗前存在钙化,新辅助化疗前、化疗中和术前分别接受乳腺X线摄影,并能进行对比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并取得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结果。88乳腺癌患者符合要求,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岁。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化疗中以及术前分别进行乳腺X线摄影,并保留影像资料,X线诊断结果的书写标准是美国放射学院自1993年提出的乳腺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的第五版分类描述并确定最终结果,主要是可疑钙化的X线表现,可疑形态钙化包括无定形钙化、粗糙不均质钙化、细小多形性钙化、细线或细线分支样钙化;钙化的分布包括肿块及其周围、仅在肿块外、仅在肿块内、仅有钙化;其中仅有钙化的分布包括弥漫、区域、集群、线样、段样;钙化数目的确定以前后两次摄影近似同一部位取等面积(2cm~2)感兴趣区内的钙化数目比较。术后的标本再次置于乳腺X线摄影机上用标本条件拍摄,与化疗前、化疗后对比。由两名10年以上乳腺X线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对比分析乳腺微钙化的变化,意见不一致时和最初的标准对比并达成共识而决定。统计钙化的形态、分布以及数量的变化与病理资料的变化以及化疗反应MP(Miller&Payen分类)分级对比分析。结果:1.新辅助化疗后钙化减少的病例,病理完全缓解率较高,但钙化减少的概率仅为26.1%,大部分的钙化保持稳定。2.88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随着钙化的变化,化疗反应MP(Miller&Payen分类)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新辅助化疗后随着钙化的变化,钙化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新辅助化疗后随着钙化的变化,钙化的不同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钙化减少的病例相比于钙化不变及钙化增加的病例有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可以对比观察前后乳腺X线摄影时乳腺可疑钙化的变化来评估化疗效果。2.钙化减少的病例仅分布在肿块内的比率较高,钙化增加的病例分布在肿块和肿块周围以及仅分布在肿块外的比率较高。3.新辅助化疗后在钙化减少的病例中,细小多形性及细线或细线分支样钙化减少所占比例较高。无定型及粗糙不均质钙化在钙化不变病例中的概率较高。4.钙化增加可能代表肿瘤的进展,但钙化的稳定存在不一定代表病变的存在。虽然如此,化疗后还是要切除所有可疑钙化,特别是分布在肿块外的可疑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