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在子女未成年时对子女进行抚养,子女在父母年老后赡养父母的“抚养-赡养”方式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发挥着维系家庭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然而,社会的急剧变迁导致家庭代际关系失衡,出现“重幼轻长”现象,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逐渐失去保障。城乡二元结构又限制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公平性与效率性。为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国务院合并新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形成互补,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外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内生”的以子女经济供养为主的家庭养老,在家庭内部是“合作”关系还是“竞争”关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会如何影响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成为学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的主要形式为代际支持,代际支持则是指成年子女与其父母之间经济、情感、生活照料等方面的资源流动。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是保障老年生活最关键的要素。因此,代际经济支持是代际支持最重要的内容。已有研究单一关注社会养老保险对子女经济供养父母行为的影响,但养老金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子女的经济供养结论尚不统一,且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对父母经济支持子女行为的影响研究较为缺乏。代际交换理论认为家庭内部的代际经济资源既存在子女向父母的经济资源流动,又存在父母给予子女经济支持的情况。在代际关系互动中,父母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的比例是多少?社会养老保险会增加还是减少父母流向子女的经济支持?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需要将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纳入代际支持分析框架中。为了验证社会养老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本研究立足于利他动机与代际交换理论,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例,从亲子互动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几个假设:第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减少了子女向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概率。第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增加父母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的概率。第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存在户籍差异。然后,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并辅以11例个案访谈,验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内部资源的流动,不仅有从子女处流向父母的向上的代际经济资源,父母为子女提供的向下的经济支持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样发挥着维系父子关系的重要作用;子女向父母提供的向上的代际经济支持是代际资源流动的主流,父母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的行为逐渐增多。社会养老保险不仅对向上的代际经济支持产生影响,也影响着向下的代际经济支持。社会养老保险增加了父母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的可能性,同时减少了子女向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概率。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户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对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挤出”作用较强。“利他—交换互惠”动机是社会养老保险影响代际经济支持的内在机制。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存在影响,社会养老替代了家庭养老的经济功能,保障了老年人经济需求。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概率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而逐渐降低,直至社会养老保险成为保障老年人经济需求的主体。因此,社会养老将会逐步代替家庭承担保障老年人经济需求的责任。但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养老的保障水平较低导致了老年人养老福利总量的下降,社会养老的养老保障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社会养老不能替代家庭在精神慰藉与生活照料方面的保障功能。基于此,提高老年人养老福利水平,让老年人有一个更加幸福的晚年,逐步提高社会养老保障的保障水平是基础,同时,应激励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最后,将伦理道德的宣传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孝文化”的重构,稳定家庭在情感慰藉方面保障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