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款约文化中的民族认同研究——以黎平“十洞”十三寨为对象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_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国家和谐关系的建构,对于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及国家整体安全大局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拥有一整套自我平衡、自我维系的生存智慧的(南部)侗族款约文化区来说,其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提倡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相得益彰,是当下民族国家关系有效统和的关键。本文以黎平“十洞”十三寨款约文化区为研究对象,将款约文化还原到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民族认同状况的考察。  论文首先介绍了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民族认同内涵、理论建构,以及款约文化的认同圈结构,随后从款约文化滥觞和款约文化认同价值两个角度切入,探讨了侗民内部认同感的生成机制,并从地方和国家两个语境开展对“十洞”十三寨款约文化中的民族认同分析与讨论。在地方语境下,笔者认为款约文化组织纽带和价值观纽带的规范行为功能、调解关系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和改革社会惯习功能,形成了强有力的民族内部认同。在国家语境下,中国共产党奉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正确处理好国内的民族关系,有效维护了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款约“互相盟誓、真诚结交”内涵在当代民族关系领域的重构和再现,所以侗民的内部认同又反作用于其自身,呈现出民族国家双重认同趋向。进而得出了本文的论点:建国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确立及其与款约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共识,使得款约文化极具当下整合民族国家双向认同的意义空间。同时,笔者认为,在各种重叠共识的交织与互动中,民族政策的正确落实最为关键。只有符合侗民切身利益,才能赢得其对国家的认同感。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已经不仅是作为农业的命脉,更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对倒置梁法与弹性地基梁法进行实
针对淬硬轴承钢的干态车削过程,在Abaqus中建立考虑PCBN刀尖半径的热力耦合三维有限元切削模型。首次仿真预测出周期性绝热剪切引起的三维锯齿形切屑,并且切屑在刀屑接触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