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牵张成骨技术(DO)在四肢骨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对于颌骨DO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四肢骨DO的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颌骨DO,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目前国外对颌骨DO的研究主要是装置的改进以及一些组织学研究,对于颌骨DO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较少,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更少。所以本研究采用了自制的牙支抗装置进行了山羊下颌骨的DO,观察了装置及山羊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牵引区内的组织学变化规律、超微结构改变、牵引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变化特点、信号分子的参与以及参与调节新骨形成的因子及蛋白的mRNA表达规律,以期深入了解DO过程,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1.牙支抗牵引下颌骨装置的制作及山羊作为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采用正畸常用材料自制了一种用牙支抗进行下颌骨DO的装置,利用山羊作为动物模型,观察了装置的可靠性及山羊作为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这一装置能有效地进行下颌骨的DO,装置在口内固位良好,山羊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好,性情温驯,适于作为研究颌骨DO的动物实验模型。 2.牙支抗牵张成骨的组织学观察及力学测定 利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查、四环素荧光标记、HE染色、Mallory三色染色及三点抗弯曲强度检测等方法对再生的组织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牵引时间的延长,新骨在牵引区内不断生成、成熟。新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特点:从牵引区两侧向中间延伸、融合、改建,纤维束、新形成的骨小梁以及早期的各种细胞均表现为长轴与牵引力的方向一致。三点抗弯曲强度检测结果表明,新骨的改建主要发生在固定期,随着时间延长,其力学强度增加,但在实验时间范围内,其强度仍较正常对照骨组织有明显差别。 3.牵张成骨过程中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新生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