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外慢行体力活动是改善市民健康状况、促进城市公共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城市的建成环境是户外体力活动的主要活动场所,如何能以多方手段有效的支持各类型慢行体力活动,进而促进市民的健康生活,始终是城市规划领域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数据主要使用的是志愿者地理信息数据(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VGI)基于深圳较为时兴的体力活动记录软件—“咕咚运动”与网络抓取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系统将活动数据与深圳市建成环境叠加分析,对比步行、跑步和骑行三种活动分布与建成环境的相关性,讨论三种活动特征的不同。而后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进一步进行影响分析,讨论在各个建成环境下某种活动的密集程度、聚集特征。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应用运动追踪软件,探讨了深圳市户外慢性体力活动的特征与分布情况,研究类各类型慢行体力活动的环境偏好,并深入挖掘影响各种慢行体力活动分布的建成环境特征,再次基础上探讨能够促进各种类型体力活动的建成环境改善提升策略,对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建议。在研究层面上,本文将相关性分析划分为三个方面:活动的基本属性:日期、时间、时长、速度;活动路径属性,包括:起讫点、路径形状、分布特征、密度分布;活动周边建成环境特征:土地利用、道路网络、景观绿化、建设密度。影响分析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筛选在不同活动差异性较大的建成环境进行回归,划分为建成环境对活动类型和活动密度的影响。研究针对城市慢行系统多种活动并存的现实特征,探寻建成环境和户外慢性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同时关注三种活动的环境偏好共性与个性,讨论步行、跑步和骑行三种活动对建成环境的不同诉求,以及建成环境对三种活动的兼容与排斥作用,通过构建贴合体力活动的建成环境模型,提出了具有实践参考价值的研究建议,为优化人居环境提供支持,在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领域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