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导致民转刑案件不断增多。近年来,有的民转刑案件因处理不当,导致上访申诉不断,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民转刑犯罪的发生是因为纠纷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当事人积怨成仇,矛盾激化而引发。其特殊的原因和对人民的生活有特殊的影响,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对被告人、被害人等以及案发地的群众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即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信仰,对法院的信赖等,这些理念的形成将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对和谐社会的构建,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既然这类案件在量刑上关乎社会和谐与稳定,那么量刑时将民意渗透于其中,社会效果又将如何呢?笔者为此进行实地调研,获得了较详实的资料,予以分析民间纠纷到刑事犯罪的原因和刑罚情况及造成的影响,追寻这类案件处罚的法律性、人民性、政治性。使量刑的法律效果与民意相溶,使法律的制裁与民众的期待和价值取向几乎保持一致,从而促使民意归依于对法律的信仰,实现法律适用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相统一。本文以凯里市人民法院2011年审理涉及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为调查样本,分析了量刑渗透民意的可行性、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量刑时渗透民意的对策,寻求法律对民意的参考和民意对法律信仰的归依。全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以关于量刑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民意与法律的博弈,无论是以法律的胜利或民意的胜利而结案,其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及政治效果未能较好的统一,笔者想通过实证调查以解决审判量刑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亦有利于法治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二章,调查的地点和方法。本次调查以凯里市人民法院和凯里市看守所及黔东南州村寨的相关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和查阅案件卷宗及与相关人员交流方式收集材料。第三章,调查结果。对凯里市人民法院2011年审理民转刑案件总体情况、犯罪人的心理、犯罪形成原因、量刑情况、渗透民意的途径和方式、导入民意的效果做出说明解释。第四章,分析与讨论。主要从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及国家刑事政策结合调查材料,论述民间纠纷转为刑事犯罪原因和特点,其主要纠纷是发生在熟人的乡土成员之间和家庭成员之间,纠纷与犯罪对社会成员印象和影响都比较深;分析量刑导入民意的可能性和现实效果,得出该类案件的量刑渗透民意是有理论支撑的,有法律和刑事政策支持的,是有利于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的;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每个法官对民意理解不一致,渗透水平不均衡,导致了量刑的不公平。第五章,结论与建议。民间纠纷转为刑事犯罪的案件在对被告人量刑时可以通过人民陪审员参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并发表意见、将案件情况向人大或人大常务委员会、或政法委员会汇报征求意见,坚持合法的原则下适当将民意渗入量刑中,以达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期望本文的调查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学者和实践部门的同志能够参与、关注民事纠纷转为刑事犯罪的量刑问题,为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依据,让司法为民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