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13859315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推进下,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在社会及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更有利于学生树立创新、自强的正面意识。所以,此时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须响应国家大力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号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实现学生成长、成才。  从20世纪初开始,国外的管理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就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如何激发人在学习及工作中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早期的激励理论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激发人的“需要”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其中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郝茨伯格的双因素论以及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如果将激励理论运用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层面则可以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是当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旨在通过激发人的行动,运用或精神鼓励或物质的奖惩措施以此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并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提高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在高呼改革高校教育教学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将激励理论运用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推向新的高度是如今高校管理者和广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辅导员则是大学生成才的指引者,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实施者,高校辅导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指引正确发展道路,促进其科学文化、道德素养以及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其中,激励理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可以及时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和抗挫折能力,有助于学生能够顺利、圆满的完成学业,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将激励理论引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这不仅可以为今后的关于高校运用激励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效应,对推进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和国家的进步也具有积极的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银行个人理财客户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章对银行个人理财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了界定,重点是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关系性质进
英国租借威海卫三十年有余,这段时期,威海卫处在英国法律制度的统治之下,同时,中国传统的习惯法仍旧微妙地发生着其固有的效用。不同的法律制度体现着不同的法律文化,不同的
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分支以及补充,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