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不足20年时间,但是它却深刻地改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规模,同时也使得传者与受者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显著变化。在我国,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已经跻身于传媒的主力阵容,网络已经成为广大公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与全国新媒体的欣欣向荣相比,陕西地方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果仅仅从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把陕西新媒体的低迷状况归之于经济原因,笔者认为是远远不够的。陕西新媒体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如何,它是否尊重了传媒公民的意愿与诉求,是否顺应了网络时代的精神理念?或者说,陕西社会公众及其传媒公民对本地新媒体的态度和评价怎样,对之是否认同和接受?从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意义上讲,这才是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型社会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经济利益之外的其他因素对地方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依靠对社会公众的心态、获取新闻的习惯、对媒体的愿望诉求等方面的调查数据,通过定量研究,进行一些受众角色转变以及社会学意义的思考,提出有关建设性的意见。为此,本文从六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探讨和分析。第一章,辨析新媒体的概念,考察了陕西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当前陕西新媒体的低迷状况,并对当前学界的新媒体研究进行勾勒和反思;第二章,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行为与价值取向的改变,分析传者、受者的双向互动对“传者本位”观念的解构,提出了“传媒公民”概念,考察了“传媒公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三章,在大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公众获取新闻的习惯、对于国内网媒、陕西网媒的不同态度,特别是探讨了陕西网民的精神需求、认知结构等,对于造成网民中“沉默的大多数”的原因进行剖析;第四章,梳理社会公众对于陕西手机媒体的意见态度,主要分析了地方手机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五章,分析了三网融合的政策走向,描述了调查问卷中陕西公众对于三网融合的期盼与隐忧,分析和判断未来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一定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第六章是关于陕西新媒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指出新媒体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网络媒体的“去中心化的”特征,尊重传媒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努力适应三网融合的需要,提升新媒体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新媒体时代传媒受众向“传媒公民”的角色转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陕西的社会公众中虽然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对于娱乐和交际等需求强烈,但是不能否认他们的公民意识在不断增强,不能忽视他们对于公共领域的关注与渴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媒体时代的主体间性的交流、理解和认同,通过虚拟空间表达着对于现实空间的疑惑、不满和希翼。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陕西新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地方新媒体的困境就是对于“传媒公民”认识的困境。只有以传媒公民为本,服务、管理、技术、经营等多管齐下,把新媒体建设成开放的、平等的、人性化的传播平台,积极建构数字时代的意见诉求和精神交流的公共领域,多方面地实现和满足公民的权利和需求,才可能赢得人们的真正喜爱。离开了传媒公民的理解、支持,任何形式的新媒体——不管是有线网络媒体还是无线网络媒体,它们都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