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陕西省宁陕县付家沟钼金矿床资源评价项目”及“陕西省汉阴县铁佛-汉滨区流芳志留系岩金矿田构造专题研究及快速勘查评价方法项目”等为基础,选取东秦岭宁陕-镇安一带广泛发育的一类大致形成于晚印支-早燕山期的北东-北北东向控矿断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综合分析,以及多个受此类断裂控矿的金钼矿床的野外考察,分析探讨了上述具控矿作用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的形成原因并对研究区金、钼矿床的成矿特征做了总结分析,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晚印支-早燕山期处于造山带垮塌演化阶段,垮塌演化作用经历了“由深到浅时空四维渐次垮塌”的过程,到中晚燕山期区内再次发生大规模挤压缩短,转入陆内造山阶段。在垮塌演化早期,异常增厚岩石圈深部范围首先开始剧烈垮塌调整并诱发岩浆活动,岩浆上侵形成区内发育的五龙、东江口、胭脂坝及八里坪超单元,它们总体形成于233-190Ma左右。到垮塌演化中后期,随着深部岩浆的上升侵位和浅部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的转变,促发中下部地壳物质迅速隆升形成佛坪穹窿。区内除发育一系列形成于碰撞造山过程中的近东西向展布的逆冲推覆断裂外,还发育了诸多不同规模的北东-北东向展布的左行走滑断裂,此类断裂大致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形成过程受到了佛坪穹窿隆升、岩浆上拱及造山带整体左行滑移流变作用的联合控制。2.研究区自印支期以来的岩浆活动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5个侵位过程,从空间上总体具北东向展布特点,从时空四维变化上总体有向北向东迁移趋势,已有研究表明,佛坪一带深部在秦岭碰撞造山过程中为一岩浆活动中心,推断区域上可能存在一个北东向延伸的壳幔混熔岩浆通道,深部岩浆自佛坪一带沿此不断上涌形成了区内一系列阶段性向北向东迁移的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侵入岩体。3.研究区晚印支-早燕山期造山带垮塌演化阶段,尤其是垮塌演化后期,是一个重要的大规模成矿时期,形成了区内若干金、钼矿床。区内已发现的多个形成于该阶段的金矿床都有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控矿的特点,形成时间大致为早中侏罗世,可能代表了区域上一次以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控矿为主要特征的热液成矿事件,值得找矿勘查中高度重视。区内钼成矿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特别是胭脂坝岩体有直接关系,主要为矽卡岩型矿床,主要产于胭脂坝岩体与围岩古生代地层的接触带上,并叠加了稍晚期主要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热液石英脉型钼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