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常伴有动脉血乳酸异常,而动脉血早期乳酸清除率被视为危重病伴动脉血乳酸异常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想明确动脉血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否作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动脉血乳酸异常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方法:回顾性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与ICU以及其他科室收治的出入院第一诊断均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例41例。纳入标准:①入选研究对象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②入选研究对象符合2007年美国感染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③入选研究对象年龄均大于18岁;④入选研究对象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大于130分且小于170分,CRB-65评分大于或等于2分;⑤入选研究对象在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且入院后未接受积极治疗前,抽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动脉血乳酸大于2mmol/L且小于lOmmol/L;⑥入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合理正规的治疗,治疗措施符合2007年IDSA/ATS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中的治疗原则;⑦入选研究对象治疗后6小时左右再次复查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乳酸浓度。排除标准:①研究对象入院前14天内曾住院治疗或居住于护理院;②研究对象从发病到入院时间超过14天;③研究对象住院时间短于6小时或长于30天;④研究对象自动出院、拒绝或放弃治疗或其家人拒绝或放弃治疗;⑤研究对象既往有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药物中毒、严重烧伤及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病史:⑥研究对象死亡者死亡根本原因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⑦研究对象休克或呼吸衰竭的根本原因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研究对象所接受的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均采用的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使用的美国Nova Stat Profile M型血气生化分析仪(电极法),动脉血乳酸值是血气分析中的一项指标。在患者病案中查询血气分析报告单,记录初始动脉血乳酸值(入院后未给予治疗前的动脉血乳酸值)及治疗后6小时左右的动脉血乳酸值,计算患者开始治疗后6小时左右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公式:{(初始动脉血乳酸水平-治疗后6小时左右动脉血乳酸水平)/初始动脉血乳酸水平}×100%。在患者病案中查询护理单,评估并记录初始CRB-65评分以及治疗后6小时左右的CRB-65评分,计算CRB-65评分变化率:CRB-65变化率公式:{(初始CRB-65评分-治疗后6小时左右CRB-65评分)/初始CRB-65评分}×100%。从患者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初步诊断确立为研究起点,到患者肺炎临床治愈(符合肺炎临床稳定标准)出院或死亡为研究终点,将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同时以治疗后6小时左右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清除率大于10%)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清除率小于或等于10%)。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间以及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间入院时PSI,CRB-65评分无明显差异后,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初始动脉血乳酸浓度、治疗后6小时左右动脉血乳酸清除率、CRB-65评分变化率有无差异;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治疗6小时后的死亡率、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及呼吸衰竭发生率。
结果:
存活组(5.5±2.1mmol/L)与死亡组(6.8±2.3mmol/L)的初始动脉血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存活组(35.8±17.9)与死亡组(26.9±15.8)CRB-65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6小时左右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存活组(14.8±9.4)高于死亡组(7.3±10.0)(P<0.05);治疗6小时后的死亡率高乳酸清除率组(27.3%)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57.9%)(P<0.05):治疗6小时后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高乳酸清除率组(31.8%)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3.2%)(P<0.05);治疗6小时后的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乳酸清除率组(36.4%)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8.4%)(P<0.05)。
结论:
1.入院治疗后6小时左右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高的患者死亡率、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及呼吸衰竭发生率低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低的患者。
2.初始动脉血乳酸浓度、CRB-65评分变化率对早期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伴随动脉血乳酸异常患者预后的价值不大。
3.入院治疗后6小时左右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伴随动脉血乳酸异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预后转归以及用来指导下一步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