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桑德尔《正义》课中的讨论式教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流行的课程之一,并受全球观众最喜爱的公开课之一,迈克尔·桑德尔《正义》课属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道德推理模块。在课程性质上,它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在课程内容上,它以专题的形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融合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理论。从讨论式教学的角度可以将《正义》课中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设置拷问理论的道德问题,用来拷问思考正义的三条路径,即“功利”路径、“自由”路径与“德性”路径;创设具有两难性的问题情境,利用具有争议性的法律案件、故事将道德问题情境化;开展以教师为指导的讨论,通过提问、倾听与回应来指导讨论。这个过程并不是三个阶段之间的单行线,而是一个循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循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学生生成了知识,与桑德尔教授共同成为知识的创造者。通过设置拷问理论的道德问题,学生在讨论道德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生成了哲学家的理论,还生成了与自己身份、文化背景相符合的理论;通过创设具有两难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道德预演;通过开展以教师为指导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生成道德理性。可见,《正义》课中的讨论教学达到了让学生生成知识并参与知识创造的目的,属于“真讨论”。《正义》课中的讨论教学是“真讨论”,对于目前存在的“伪讨论”问题具有以下借鉴和启示。之所以出现“伪讨论”问题,原因之一在于教师抛出的问题是有明确答案的封闭性问题,从而教师应该设置具有争议性、开放性的问题;原因之二在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自身在讨论中的角色,从而教师应该在师生对话中由“控制者”转向“帮助者”,在生生辩论中由“旁观者”转向“组织者”。
其他文献
期刊
新媒体,也称作自媒体,是在媒介技术日益发达的环境下产生的新兴媒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的动摇了原有的媒介生态,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传播现象,同时也对传统的新闻传播伦理
在巴洛克音乐时期,维瓦尔第共创作了十二首双簧管协奏曲,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这首双簧管协奏作品既是维瓦尔
背景: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多酚类色素,较为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根茎中,如姜黄、莪术、郁金、菖蒲等。其分子式为C21H20O6,相对分子质量为368.37,是橙黄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做了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亲自部署了安全大检查及“回头看”活动,安全生产工作首次被各地政府摆到了各项重心工作的首
针对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分析了目前各职业院校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五种建设模式在投资主体、人才培养质量、管理难易程度等方面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迅猛提升,人们逐渐把目光聚焦在关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上。把城市社区建设成和谐、持续、平稳的社区已经成为我
采用XRF,SEM,XRD,NMR,TEM等测试手段对苏州和茂名高岭土及其650℃煅烧产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煅烧产物由煅烧前的晶态转变成了非晶态,Al由六配位转变为四、五、六配位共
青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群体文化,青年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青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群体和独特的社会变革力量,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再造中
公司僵局对于企业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公司僵局本来并不可怕,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对其立法还不够完善,加上公司自身的不作为,使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