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6.4%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30.3%的老年人有时候感到孤独,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比较普遍,精神关爱服务需求强烈。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包括情感性孤独和社会性孤独,针对情感性孤独,中国政府修改法律,赋予子女精神赡养的法律义务,并以“常回家看看”等具体制度予以保障;针对社会性孤独,中国政府适时修改法律和政策,培育、资助社区和社会组织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促进家庭、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亲友邻里为老年人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为老年人营造互信、互助和亲密的人际互动关系,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需求。Y市位于长三角,经济水平在江、浙、沪处于中等地位,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服务工作起初依托家庭,以家庭为责任主体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工作;2014年起,Y市开始依托社区和社会组织,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和为老服务企业的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能力得到切实提升。Y市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重视申报,忽视服务,申报人员和服务人员不一致;忽视前期调研,直接提供服务,老年人个性化要求难以满足;以改变老年人个体为主,忽视所处环境及互动关系的改善;以实施周期为主,忽视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作用等问题,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而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还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并向纵深发展。为有效提高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缓解老年人社会性孤独的服务效果,笔者全程跟进了 A、B两个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活动,对比服务效果,发现社会工作介入的B服务活动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和方法技巧在促进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增进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注重帮助老年人构建和发展以居住地为中心、彼此互信互助的亲密人际互动关系,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质量,富有绩效的减少或缓和了老年人的社会性孤独。对比A、B两个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活动,研究还发现要更好的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工作必须关注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实施过程,做好前期调研,重视服务过程、环境改善、沟通协调,并引入监管第三方,从而提升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质量;同时还要依托服务网络,重视社会工作人才,扩大产业规模,关注生态环境,依靠社会力量,不断完善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关爱服务需求。
其他文献
随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R&D投入。本文主要回顾了R&D投入与创新绩效相关文献,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环城生态林带是指沿着城市外环,构筑一条500~1000m宽的生态风景林带.上海、北京分别已于1999年、2000年开始建设,南昌也应尽快启动,以加快创建花园城市步伐,实现城市建在森林
<正>拉纳的神学人类学使用的先验人类学,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的理性分析方法,而且是通过人类经验对奥秘进行的一种探测,因此,普世恩典就成为拉纳哲学的又一特征,这也是梵二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