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女生性别同一性。通过考察性别自我系统和同伴交往(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的互动,对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特点、发展机制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理论部分,在整合已有发展理论、总结已有研究、掌握性别同一性研究角度变化的基础上,从“动态系统”的角度描述性别同一性的发展轨迹,探寻发展取向的变化过程。研究结合对话自我理论和心理膜理论,分析不同立场作用下的意义转化。心理膜对异性、同性的关注倾向,异性交往和同性交往在建立性别同一性边界中所起的作用,以此从关系角度揭示性别同一性的发展机制。这有助于明晰性别同一性的内涵,对深入探讨文化发展方法论和方法学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对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进行了具体研究。研究共访谈72名3-12年级女生,从个体间和个体内两个研究参照系入手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个体间参照系主要从整体上描述女生性别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对年级间性别系统的变化过程进行比较。将性别自我系统中“自我概念”、“理想自我”、“欣赏她我”、“反感她我”分为形象、个性、交往和能力四类,共十八个指标。结果表明:女生性别同一性是从女性化到女性化双性化并存再到以双性化为主的发展过程;是从外在到内外并存且以内在为主的过程;是从忽略场合和人际关系互动到强调关系互动再到内化关系互动的过程。其中3-5年级女生的性别同一性受性别原型引导;6-9年级女生受场合和人际关系调节明显,强调场合感和人际性;10-12年级女生开始将已有的意义内化,形成日渐成熟的个体评价标准。性别系统中自我的四类指标几乎均在6、7、9年级出现转折,这些年级可能是性别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个体内参照系主要结合个案对性别系统和同伴交往如何在个体身上体现,如何推动女生性别同一性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个体间参照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访谈资料,本文从以下五重关系对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予以分析:“自我概念”和发展取向的关系;发展取向间的关系;同伴交往中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的关系;发展取向和同性交往的关系;发展取向和异性交往的关系。据此提出性别同一性取向个体内关系模型,用于揭示性别系统和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构成和作用方式。本部分共分析二十个个案,分别代表二十种女生性别同一性的发展类型。从性别自我系统和同伴交往间互动关系的变化发现,3-12年级女生的性别同一性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以性别原型和规则为主,发展取向和交往过程割裂;2.)女生群体分类,发展取向和交往对象指向优势个体;3.)性别同一性发展进入选择阶段,选择方式源自和交往过程的互动;4.)女性化发展内化,双性化发展趋势出现,对异性交往敏感;以双性化发展为主,5.)同性交往与性别系统的互动大于异性交往。关系的互动在4、6、9年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联系个体间参照系的研究结果推断这些年级可能是性别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在讨论部分,对个体间参照系和个体内参照系各部分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了各部分研究结果间的相互支持。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加以整合,从关系角度对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的机制予以了揭示。此外,以研究方法的方法论思考和方法学探讨为重点,分析从关系角度揭示女生性别同一性的形成机制的合理性,结合研究方法,探讨个案分析的理论基础。最后,对研究结果、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反思,并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