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世界近代化的冲击,日本开始进行近代化改造,一系列改革的成功,使日本经济、军事实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军国主义思想也在日本内部悄悄滋生,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扩张活动,首要目标就是中国,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文坛也受到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影响,在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以“笔部队”为主力创作的侵华文学大量产生,这些侵华文学作品对中国民众进行极端丑化与歪曲的描述,对日兵的侵略行为却是极力赞美与歌颂。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作家集体抱持着“文学报国”的盲目心理,日本社会也进入“全民皆兵”的状态。从人类的正义、理性和良知角度来看战争时期日本侵华文学,是非正义的,充满罪恶与暴行,应被强烈谴责和批判。然而,这些文学作品的产生,还涵盖历史、战争、政治、文学、道德、民族性等多元因素。我们应该透过侵华文学产生的现象,在把握其政治性的前提下,追随作家们的记述与描写,窥探日本民族思想深处的深刻联结,探寻现象背后深刻的民族性根源,全面、科学地认识日本民族传统精神文化。本论文首先阐述了侵华文学的产生以及表现,论文梳理了“侵华”思想的萌芽与渗透、早期文学创作表现、侵华文学代表——“笔部队”的成立与其侵华文学的创作,并对代表作家火野苇平与《士兵三部曲》进行了分析,由此说明侵华文学的整体形成过程与表现;其次,从“家族国家”观与“共同体”意识的形态化的角度,阐释侵华文学产生的原因。论文从日本国家起源的角度,解读了日本民族思想意识中的“家族国家”的观念与“共同体”意识的支配作用。这两种观念具体又表现在近代日本国体——天皇制的建立上,再加上日本传统民族文化的“锁国性”,都对日本近代思想的形成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深入到国家与民族的层面再去看待侵华文学的产生,即可得出其现象背后的民族性根源的实质。最后,论述了日本思想的继起与受容——无构造的“传统”,这种传统文化也对侵华文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日本文化具有杂居性与极大包容性的特质,这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历史地构造”的特质极为不同。在“天皇制”与近代化并行的特殊社会中,日本文人一方面接受西方先进“自由”思想,另一方面又在侵华文学中表现出极端的国家观念。因此,日本侵华文学的产生与日本无构造的“传统”的关系就极为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