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币”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是网上支付方式的一种创新,是互联企业重要的收费模式,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网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盗取、倒卖“网币”的行为非常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的事业的健康发展,也给消费者的财产带来了损害。针对这种情况,有关专家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网币”的性质、蕴含的风险、监管办法有着不同的意见。人民银行也出台了《电子支付指引(一)》,《电子支付指引(二)》、《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也在酝酿之中,但是目前对“网币”的含义、性质、其中蕴含的风险,都没有理论上的准确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制定的政策不当,很可能使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严重受挫,对互联企业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所以,本文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之后,对互联网企业发行的以电子为载体“网币”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国目前网上支付的现状及我国网上消费群体的特征。我国目前存在的网上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和“网币”。网上消费群体的特征是年龄结构轻、以电子产品等小额甚至微额商品为主要购买对象。由于前两种方式支付费用昂贵,支付过程复杂,安全性难以保证,不适合小额或微额支付,从而使“网币”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揭示了“网币”在中国出现并快速发展的必然性。而后,本文通过对分析货币、电子货币的定义及性质,指出“网币”并非电子货币或货币,“网币”只能单项流通,类似一种提货凭证,是一种预缴费机制,是一种支付方式。“网币”没有法律作为支撑,对法定货币不能造成威胁,同时“网币”的供给是针对需求制定的,不会形成虚拟世界的“通货膨胀”,由于其不能兑换成法定货币,更不能引起实物世界的通货膨胀。另外,本文还对“网币”的发行收益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用博弈论证明了“网币”在实物世界推广的难度。在了解“网币”的本质之后,本文根据对“网币”实际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还节,提出其中可能蕴含的风险,包括“网币”的内部管理风险和交易流通风险,同时针对目前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提出了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并借鉴了美国、韩国和日本对“网币”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限制“网币”使用范围、限制非“网币”生产者的其他第三方组织倒卖“网币”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通过在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的调查,本文总结了有关QQQ币的生产、发行、消费和相关的制度保障措施,希望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能够用实际的例子作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