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时期是学生生活中最丰富多彩的阶段,也是学生渐渐去适应社会,学会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的时期,很多人更喜欢称这段时期为“心理断奶期”。但这个时期,太多的诱惑和选择往往来得比成长更快,所以大学生也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阶段,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己成为国内外心理学者和教育学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大学生与社会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使得人际关系、社交焦虑等问题日渐突出。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有着一定的影响。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十分直接影响。本此研究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研究工作,也对前人的研究结果做了比较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问题。在上海某大学内随机抽取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约563名作为被试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其中约242名左右为新生。使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表、人际交往能力表、社交焦虑表、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量表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处理及分析,试图分析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班级心理气氛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能从中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对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加班级氛围、培养一般自我能效感等能力有所帮助。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本章节介绍了此次研究的课题背景、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次研究可以为高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些方法和参考,帮助高校更好地制定研究方案来提高高校心理辅导的工作质量,应当有目标性的关于不同类型大学生做出对应的解决方法。能够量化确判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强弱、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社会焦虑状况、班级心理气氛状态,进而改进低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大学生。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三、四章:提出问题与假设。介绍研究方法,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测试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交往焦虑量表、社交能力诊断量表、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评定量表测试结果。第五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焦虑、班级心理气氛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前测、后测的情况。第六、七章:研究结论。介绍研究不足与改进意见和研究展望。本次研究的结果如下:1.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人际交往能力或是班级心理气氛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社交焦虑、人际交往能力、班级心理气氛和一般自我效能方面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班级心理氛围与社交焦虑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班级心里气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社交焦虑与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与班级心理气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大一前后对比发现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人际交往能力和班级心理气氛的大一前后对比发现在显著的差异,可以知道大一前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班级心理气氛都要显著高于大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