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快速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传统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应对各种新形势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求变”、“谋新”,以解决自身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理念、产品研发和业务创新等各方面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而合乎时宜的措施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在1996年,当年亚洲开发银行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了光大银行。之后,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机构投资入股我国商业银行的步伐逐步加快。直至2006年年底,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共有14家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我国银行中的股权投资总额已经高达200亿美元。尽管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境外战略投资者大量减持我国商业银行股份,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国际地位上升,如今还是有许多境外大型金融机构愿意并希望入股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投资。2015年年底,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引进了包括瑞银集团、摩根大通、星展银行在内的6家国际大型金融机构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见,为了契合当今时代的主题,响应国家对外开放的号召,提升市场竞争力,将来势必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但是,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真的有助于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改善其效率水平?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对此,本文对我国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上市商业银行进行了研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就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的思路如下: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历程和相关原因进行阐述,然后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和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就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随后基于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01年至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将样本银行分为了两类: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选取了四个变量来反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情况,分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虚拟变量、境外战略投资者数量、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以及持股比例最高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前十大股东中的排名,本文就这四个变量分别对两类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本文共有五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阐述了全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并整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总结了整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梳理了基本的研究框架,同时也对贡献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概述。第二章是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历程和原因。本章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历程,随后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和境外战略投资者两个角度对引进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我国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外资机构的投资金额和参股比例都比较小,此时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只具有象征意义。在第二阶段,境外机构投资入股不再只是财务投资,尽管投资规模仍然较小,但双方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战略合作。在第三阶段我国大量的商业银行都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此时,境外机构投资规模较大、持股比例较高。在第四阶段,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始减持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2.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产权制度,改善银行治理;3.给投资者信心,促进IPO成功;4.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竞争力。而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我国商业银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获得高额的利润和抢占进入中国市场的先机。第三章就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影响商业银行的效率:基于公司治理理论中的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股权制衡理论,境外战略投资者可通过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水平来影响其效率;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境外战略投资者可通过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来影响其效率。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所在,本章就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章首先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及测算方法进行了阐述,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被广泛用来测算商业银行的效率,分别是财务指标分析法、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本文在比较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劣后选择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并在基础模型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决定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来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以期计算出的结果更具准确性和比较性。随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本文将样本商业银行按照产权性质的不同分为了两类,并选取了四个变量来反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情况,分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虚拟变量、境外战略投资者数量、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以及持股比例最高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前十大股东中的排名,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四个变量会分别对两类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何种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具体分析。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部分。本章结合理论与实证得出了主要结论,并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今后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不同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其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改善其效率水平。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数量和其持股比的上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会显著提高,但持股比最高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前十大股东中的排名对国有银行效率影响不显著;2.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改善作用不显著,甚至会使其效率轻微下降。根据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当提高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数量和持股比;2.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提升效率,首先可考虑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其次是可请来国际一流的管理咨询团队对银行内部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如果只是想补充资本金也可通过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方式;3.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审慎选择战略合作对象;4.我国商业银行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5.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尤其是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方面,要严格限制境外战略投资者每次减持比例的上限。本文的贡献在于:1.研究方法上。本文基于改进的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使测算结果更具可比性和准确性;2.变量选取方面。在设定境外战略投资者变量时,本文较充分地考虑到各个方面,最终选取了四个变量来反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情况,考虑得更为细致周全;3.本文就境外战略投资者变量对不同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回归分析,最终根据实证结果对两类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研究更为深入具体,具有重要价值。但文章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指出并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善。主要体现在:1.数据收集方面。首先考虑到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较全,本文只选择了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非上市商业银行未进行研究;其次是尽管笔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数据,但结果仍然不理想。由于本文研究的时间段较长,笔者未能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收集完全,所以未将其纳入研究对象,这导致本文的分析不够全面;2.不同类型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可能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但鉴于学术界对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分类标准没有确切定论,本文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