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南地区,水稻传统施肥方式为人工撒施,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且施肥均匀性差。通过灌水口施肥,可以节省人工和减少施肥的劳动强度。为验证肥水灌溉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分别在早稻和晚稻上布置了水稻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肥水灌溉技术的流量稳定性和施肥均匀性,以及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探究水稻肥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及最优经济效益;同时研究了水稻肥水灌溉的最佳次数及氮磷钾养分的利用效率,旨在为南方地区水稻肥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施肥作业时,采用重力自流式施肥桶,出水口起始开口角度30°,当液面低于40厘米后,开口角度45°,能维持施肥桶出水口流量的相对稳定。采用泵吸式施肥桶,流量基本能维持在2L/min,在流量恒定方面优于重力自流式施肥桶。2、在入水口安装扇叶能迅速将浓缩肥液与灌溉水混匀,在稻田采用肥水灌溉后1h,4h和16h的均匀度变异系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差异显著,田块面积越大,施肥后的均匀度变异系数也越大,但不论田块面积大小,均匀度变异系数在16h后均能大幅下降,保持在10%-15%之间,能满足施肥均匀性的要求。3、肥水灌溉后对水稻有效穗数,实粒数,产量等均有促进作用,水稻产量达7118kg/hm2,比撒施处理增产730kg/hm2,增幅达11.42%,较基施处理增产1392kg/hm2,增幅达24.3%。同时,对劳动成本的降低效果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随水施处理氮肥利用率比撒施处理提高了10.6个百分点,比基施处理提高12.0个百分点,增幅分别达46.6%和56.9%。钾肥利用率分别比撒施和基施处理高7.8和17.6个百分点,增幅分别为23.4%和75.0%,磷肥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4、供试条件下,随着冲施次数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冲施3次效果尤为显著,比撒施处理增产451.9kg/hm2,增幅7.8%;比基施处理增产1267kg/hm2,增幅25.6%。冲施3次的经济效益最高,净收益比基施高4044yuan/hm2,比撒施处理高1023yuan/hm2。5、肥水灌溉技术有利于提高水稻齐穗期倒4叶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能有效防止水稻生长后期脱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