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主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重点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是草地资源大国,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潜力。但目前我国草地资源远未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与开发,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还相当落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是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五大牧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地区,开展五大牧区草畜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文以“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理论”和“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五大牧区草地畜牧业结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获得了几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五大牧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1.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革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经济增长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状态和结构转换,同时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结构变革,因此,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相互协调推进的过程。 2.随着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能力建设,正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3.五大牧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草地畜牧业结构调整渐进发展,畜禽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工种草面积和比例稳步增长,区域布局调整力度加大,产业带、规模化生产基地正在形成,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4.根据2010、2020、2030年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要求,五大牧区草原区水草资源承载压力增大,草原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5.五大牧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明显影响或者制约五大牧区可持续发展总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经济成本、基础设施、经济规模、气候资源、水资源、农业劳动者素质、土壤侵蚀、生态脆弱、人口发展和科技贡献率等。 6.提出了五大牧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相关建议:一是加强草原法制建设,依法管理草原保护和建设;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生产水平;三是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四是调整结构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五是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产品加工增值;六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